总投资9.34亿元的营口港仙人岛港区2号原油码头项目建设现场,截至目前,码头、辅建区、水域管廊均已完成,陆域管廊和原油输送管线正在建设中。张宝全 摄
“十四五”期间, 仙人岛经济开发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在产业升级、基建突破、科创培育上齐发力,不仅核心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更构建起多维度协同发展新格局,书写了一份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在营口港仙人岛港区2号原油码头项目现场,目前,项目码头、辅建区和水域管廊已完工,陆域管廊与原油输送管线正加紧建设。这个总投资9.34亿元、设计年吞吐量1600万吨的项目,计划2026年底整体完工,该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港口资源优势和辐射作用,对营口临港石化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营口港仙人岛港区2号原油码头项目计划建设1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设计最小兼顾船型为8万吨级原油船。码头采用一字型布置形式,泊位长度450米,配套建设油品管廊8.5公里。该工程建成投产后,与1号原油码头形成合力,仙人岛港区油品码头年通过能力将超4000万吨。
营口仙人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现代化原油码头的快速推进,是园区“十四五”期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生动缩影。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港口吞吐量,更在于为后方园区正在谋划的从“一滴油”到“一缕氢”的绿色变革,提供坚实的前端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仙人岛经济开发区建区以来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环境,园区经济发展实现逆势上扬。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园区“十四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2亿元,预计“十四五”期末将完成211.5亿元,同比增加38%;进出口额完成90.29亿元,预计“十四五”期末将完成91.7亿元,同比增加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关键指标均实现年均两位数的高位增长。
截至2025年9月末,仙人岛经济开发区较圆满地实现了“十四五”预期目标。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0亿元,新开工项目7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2个。更在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中交营口LNG接收站、仙人岛港2号原油码头、绿地国丰新能源碳材料等重大项目提速建设;仙人岛疏港高速顺利通车、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华能仙人岛风电机组启动发电。同时,共培育包括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内的多层次创新主体,数字化安全防控平台与生态修复整治工程成效显著。
稳增长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在于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清晰的集群路径。
五年来,园区坚定不移地围绕“能源化工、港口物流、综合贸易、滨海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深耕细作。一方面,强链补链,传统优势产业根基更牢。除了2号原油码头,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中交营口LNG接收站项目4座20万立方米储罐主体完工;仙人岛至盘锦输油管线扩能改造工程将输油能力从600万吨大幅提升至1100万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华锦基地持续扩大投资,行业龙头“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另一方面,育新培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崭露头角。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可降解薄膜、高阻隔薄膜项目建成投产,产品迈向高端化;晟枭科技发展(辽宁)有限公司的硫酸钾项目快速落地,体现了“仙人岛速度”;以绿地国丰新能源碳材料项目为代表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开始布局。这些项目共同构建了园区产业“存量升级”与“增量崛起”并行的生动局面。
站在“十五五”的门槛上,仙人岛经济开发区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以一场更为深刻的自我革命,谋划未来。
“十五五”时期,仙人岛经济开发区将以建设东北亚油气贸易中心、绿氨绿醇集散基地、“新能源+化工”示范区和环渤海高品质文旅康养目的地为目标。重点引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油耦合共炼项目,建设千万吨级烯烃、芳烃基地。全力推进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构建“小试——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统筹推进华能海上风电、华电氢氨罐港一体化、四川港航投资集团LNG冷能利用、山东电建仙人岛至盘锦输油管线、山西国际能源格盟一体化等示范项目,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仙人岛经济开发区向国内一流的零碳园区、智慧园区迈进,在营口全面振兴中创优争先。
记者手记
从强化传统产业优势,到培育新兴产业动能,再到雄心勃勃地布局零碳未来,仙人岛经开区的五年奋进,展现了一条清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那就是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敢于向“新”而行,勇于向“绿”转变。它的实践告诉我们,振兴的钥匙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方向正确、久久为功,老工业基地的园区同样可以焕发出引领时代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