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调查征集

调查征集

    关于《营口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本调查起止日期为2021-08-12 08:30——2021-09-12 08:30

    根据《中共营口市委关于制定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营委发〔2021〕3号)和《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营政发〔2021〕1号),市气象局结合我市工作实际,起草了《营口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营口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营政发〔2014〕4号)要求,为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本着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的原则,现从2021年8月12日至2021年9月12日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

    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通过信函或电子邮箱方式将意见反馈至营口市气象局。以企业名义反馈的,请在反馈意见后注明企业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并盖企业公章;以个人名义反馈的,请在反馈意见后注明姓名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白福宇

    电 话:3535210

    传 真:3538314

    邮 箱:ywk3538210@126.com

    地 址: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公园路新气象里44号

    邮 编:115001

    附件:营口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营口市气象局

                                                                        2021年8月12日 


    营口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环境................................................................................. 2

    (一)“十三五”时期营口气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

    1.气象服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 2

    2.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 4

    3.气象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7

    (二)“十四五”时期营口气象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9

    1.机遇与挑战............................................................................. 10

    2.差距与不足............................................................................. 12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5

    (一)指导思想........................................................................... 15

    (二)基本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6

    三、“十四五”重大任务......................................................... 18

    (一)提升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8

    1.保障生命安全,提高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 19

    2.赋能生产发展,增强振兴发展气象保障能力.................. 19

    3.促进生活富裕,强化城乡均等化气象服务能力.............. 20

    4.守护生态良好,提升美丽营口建设气象保障能力.......... 21

    (二)发展智慧精准的现代气象业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21

    1.推进立体化、广覆盖的精密气象监测............................... 22

    2.发展无缝隙、智能化的精准气象预报............................... 22

    3.发展智慧型、精准供给的精细气象服务.......................... 23

    4.发展平台化、云智能的气象大数据应用.......................... 24

    (三)提升现代气象科技研发能力,驱动引领高质量发

    展............................................................................................................ 24

    1.强化重点领域科学研究........................................................ 24

    2.推进研究型业务发展............................................................ 25

    3.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 25

    (四)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为气象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6

    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26

    2.强化青年优秀人才培养........................................................ 26

    3.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26

    (五)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升现代气象治理效能............ 27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26

    2.加强法规标准建设................................................................ 27

    3.加强规划引领......................................................................... 28

    4.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建设....................................... 28

    5.加强气象文化建设................................................................ 28

    四、重点工程............................................................................... 29

    (一)营口市气象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29

    (二)营口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 31

    (三)“美丽营口”建设气象保障工程..................................... 31

    (四)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 31

    (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气象保障工程............................ 32

    (六)气象文化建设和提升工程............................................. 33

    (七)基层台站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33

    五、保障措施............................................................................... 33

    (一)加强组织领导.................................................................. 34

    (二)优化体制机制.................................................................. 34

    (三)加强考评监督.................................................................. 34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推进营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气象事业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根据《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辽宁省“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市气象局组织编制《营口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气象强国建设,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和营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编制历经调研、起草、研讨、征求意见等多个阶段,《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大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时期我市气象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一、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营口气象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十三五”时期,营口市气象部门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辽宁省气象局和营口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气象保障营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取得明显成效,为“十四五”气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气象服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建立由19个部门组成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建成由 11个部门组成的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构筑上下协同、左右联动、区域联防、公众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模式。6个县区完成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建立起市县乡村4级防灾减灾责任人数据库,实现预警信息政府、企业、社区、学校、村屯“五分钟五个确保”。有效应对2016年、2017年、2018年旱涝急转、2019年“利奇马”台风和龙卷风、2020年台风“三连击”等保障服务,为春运、中高考、鲅鱼圈国际马拉松赛、海蜇捕捞等重要活动提供精细化气象保障。

    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由3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4个便携式土壤水分监测仪、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3个设施农业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农业气象监测系统,以粮食生产安全为重点,加强干旱、冰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服务。紧扣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开展了水稻、苹果、葡萄、对虾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短信、微信等渠道向全市822个重点服务对象提供直通式服务。深挖气候资源优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6个品牌水稻评价等级为“特优”,增加优质农产品气象附加值。

    服务美丽营口建设有序有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营口海洋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建成2个海洋移动自动气象站和13个沿海自动气象站;建立营口海洋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开展港口定制化专业气象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建成了由1个城市环境监测站、4个酸雨观测站和营口雾霾探空系统组成的环境气象监测系统,建立了营口市雾霾天气气象支持保障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气象数据与环保数据共享。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重污染天气预警,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气象支持。开展以抗旱、森林防火和生态修复为主的人工增雨,年均增雨量0.65亿立方米以上。助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组建由11个区域自动站构成营口旅游气象监测网,开展我市重点景区气象条件监测,发布我市十大景区精细化气象预报。深度融入农业、交通、海洋、保险、热电等领域,实现从常规天气预报向以用户需求为主的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转变,气象服务在保障生产安全、提升生产效益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公众气象服务“获得感”持续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形成广覆盖、全媒体的预警信息传播网络,预警信息可在3至10分钟内覆盖率为87.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开展“一网通办”行政审批服务,网办项、网办率达到100%。完成高清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升级,优化提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品质。拓宽新媒体公众服务渠道,开通了“营口气象”抖音号和“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微信公众号,建成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数字馆,打造“营口气象”微信移动智慧公众气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日均阅读量达2000次,位居全省气象部门前三名。

    气象助力脱贫攻坚扎实精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工作部署,与包扶村大石桥市黄土岭镇七一村结成对子,开展党建共建精准帮扶,并选派优秀人员任驻村干部落实扶贫措施。扶持村域特色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建造了6个花菇大棚,每户年纯收益约2万元;帮助村集体建设花菇周转筐项目,并顺利投产,年收益达10万元。协调相关部门为七一村修建道路;出资将七一村建成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示范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支持发展红色旅游经济,规划并出资建成的七一村村史馆被命名为辽宁省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七一村脱贫攻坚工作被选树为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我局驻村干部作为全市唯一候选人被推荐参加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

    2.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

    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持续提升。完成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异地搬迁工程,建成东北首部双偏振天气雷达,为全国最先进雷达之一。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17个,累计建成76个,实现乡镇、大型水库、主要山洪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强降水监测全覆盖。开展硬件集成综合控制器、降水天气现象仪、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气温降水多传感器标准控制系统、天气现象智能观测仪、冻土自动观测仪等的建设,2020年4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改革正式运行。新建和更新农村应急广播系统142个,累计建成661个,覆盖所有行政村,并延伸至东部山区59个自然村。在全省率先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气象手机预警短信平台“一键式”发布。

    气象预报预测预警更加精准。气象预报预警体系日趋完善。完善和升级营口市气象台预报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了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一键式制作和发布;研发了“营口市气象局WRF实时预报系统”,提高营口精细化预报能力;建立了以CIMISS为基础的营口气象监测平台,实现与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资料共享;建立了基于Android的营口决策气象服务移动终端系统“营口气象”APP,实现了气象资料的快速传递;开展了冰雹、雷雨大风、海风锋、港口大风精细化预报等多项预报方法研究,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居全省前列。5年来,营口城镇天气预报24小时晴雨(雪)、气温预报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2.36%和86.71%,同比“十二五”提高1.57%和1.55%;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天气未出现漏报。

    气象信息支撑水平明显提高。建成移动备份气象宽带网络系统,省-市移动备份气象宽带网络系统从10M升级到20M;升级联通气象宽带网络系统,省-市联通气象宽带网从30M升级到60M。自动气象观测信息达到分钟级采集和5分钟级上传;雷达观测信息达到6分钟级;开展了雷达基数据流传输;卫星观测信息达到5分钟级。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新增IPS入侵防御检测设备和网闸设备,安装360网神防火墙系统,实现内外网隔离。建成虚拟资源池存储设备,存储达到20T。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引进研究生3人,选派2名技术骨干到中国气象局访问进修,支持11名在职职工攻读高层次(硕、博士)学历学位,全市气象部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达到10人。目前,营口地区气象部门本科以上占91%,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中级以上职称占人员总数65%,其中高级职称12人。有7人入选全省气象部门业务技术骨干,1人入选辽宁省气象部门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青年气象英才”,7人入选全省气象部门专业技术岗位标兵。在2018年全省气象测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团体第三名,在2020年全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三等奖,连续两届荣获全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第一名。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在市气象台实施“强台”计划,调整优化岗位设置,预报员每年开展科研时间达到半年以上。成立了14个专家型科研小组,“十三五”期间,1项课题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4项课题获辽宁省气象局立项,开展市级课题研究57项。共发表科技论文142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国内一级核心期刊5篇,国内二级核心期刊27篇。营口地区现代化建设评分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四位。

    台站环境明显改善。完成了市局业务用房维修项目,对市观测站院内进行了绿化。完成了市局办公楼消防工程验收和土地证办理,彻底解决了2005年遗留房屋产权证问题。完成大石桥综合气象业务用房资产置换。完成开发区局国家基本气象站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市县局台站配套设施基本满足气象现代化发展需要。完成营口市县局业务用房维修改造和基建项目4个,暴雨致灾应急维修项目3个。

    3.气象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气象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20年,营口市政府、辽宁省气象局签订了《共同推进营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障营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合作协议。气象工作写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共营口市委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营口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营口市推进数字乡村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市政府出台了《营口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14-2030)》,将营口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确定为不可迁移站并予以长期保护。市政府重新修订并印发了《营口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将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安全管理、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及在线率等地方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有效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在新一代雷达迁建、百年气象站旧址拆迁等重大项目上获得政府财力支持,并将地方编制人员工资、百年气象陈列馆及多普勒雷达运行维持费、参公人员绩效和驻村干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开展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地方防雷机构改革,防雷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纳入应急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事项,与市编办等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进地面观测自动化改革,大石桥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气象站无人值守,四个国家级气象站均实现自动化观测。实施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社会化保障,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年平均在线率达到95%以上,在解决气象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地方事业单位改革,地方人影机构和防雷机构得到优化。我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

    百年气象文化事业创新发展。营口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全球首批百年气象站。市政府将营口气象站旧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拨2677平方米建设用地作为旧址恢复重建规划用地。中国气象局投资958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对旧址小楼进行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建成气象主题文化广场,建成世界首个以百年气象站为主题的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建成并揭牌,被命名为营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发掘出土的日本侵华时期气象历史档案进行分级鉴定,4件被确定为国家珍贵一级气象档案,11件被确定为国家珍贵二级气象档案。积极推进百年气象站附属房屋建设,市政府将旧址东侧百年气象站附属房屋确权给营口市气象局,划拨2117平方米建设用地用于旧址附属房屋修缮。

    党建和精神文明取得新成果。扎实开展了“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立了非常设内设机构党建办(纪检监审办),建立了各支部书记届满轮换制度,各支部委员均由部门负责人担任。构建了“支部+人才”培养机制,将专业技术人才思想政治培养考核纳入支部工作。建设了多元化的“党建+气象”文化阵地,建成了开放式职工书吧、党员多媒体活动室,改造了气象荣誉室。建成了营口市气象科普馆,被命名为全省气象科普教育志愿服务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党建+气象文化”活动,2020年营口市气象局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气象部门创建模范机关标兵单位,营口市气象局党总支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气象部门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2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盖州市气象局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气象部门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大石桥市气象局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气象部门优秀公务员集体。

    (二)“十四五”时期营口气象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统筹两个大局,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作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任务,为新时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营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立足于新起点,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要融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推动新时代营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1.机遇与挑战

    新时代为气象事业赋予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气象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了建成气象强国的奋斗目标,也为新时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使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等具体发展目标,“提升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等相关内容也被纳入营口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十四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建成气象强国、以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更好服务国家现代化;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将高质量目标贯彻气象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高水平开放合作,实现气象科技创新驱动,优化气象高质量发展布局。

    新需求给气象工作提出新任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美好生活向往造成巨大威胁,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需着眼于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气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同时,围绕国家“五大安全”战略使命、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营口振兴发展等需求,要求气象工作深度融入、精准对接、统筹谋划各项工作任务,提升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气象保障服务的精度、深度和广度。

    新技术为气象发展增添新引擎。当前,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云计算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技术也为天气实况自动判识、智能精准气象预报、灾害风险智能识别、海量气象数据分析、精细气象服务拓展等气象行业创新应用增添了新引擎。气象事业发展要坚持科技创新与改革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主动融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重大科技创新部署,推动气象科技变革。

    新目标为气象事业开启新征程。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构建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站在新时代起点,中国气象局提出,必须牢牢把握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气象强国这一战略目标,这也开启了建设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新征程。要求气象事业发展必须瞄准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国际先进科技水平、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变化、重大工程布局,全面提高气象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深化气象重点领域改革,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发展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气象现代化。

    2.差距与不足

    “十四五”时期,气象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建设气象强国新阶段。当前,气象事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气象现代化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气象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干部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但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照国内外先进水平和国家重大需求,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营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融入式气象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公众气象服务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随着用户需求、服务方式的变化,我市公共气象服务的传统供给方式难以满足需求。个性化、交互式、智慧型、基于位置的智能气象服务还不完善;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城乡“网格化”管理平台工作还需加快推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乡村振兴保障能力还需提高;面向交通、环境、海洋、能源、旅游、物流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气象服务还需大力发展;广泛借助社会资源向社会普及气象科学工作还需加强和改进;气象服务市场培育力度还需加大力度等。二是灾害性天气预报时效相对短,精细化业务支撑能力不足。新资料应用能力不足。短时强降水、台风、雷雨大风、龙卷等主要致灾天气发生发展机理研究深度不够,精准化预报预警能力有待提升。重大灾害性天气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与实际业务应用需求还有差距,业务系统功能支撑不足,市县精细化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支撑不足。三是观测站网布局缺少功能设计,通信基础设施更新滞后,业务系统容灾能力薄弱,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未与技术发展同步。天气雷达观测亟待完善,存在探测盲区。地面气象观测系统需进一步完善,部分重点区域还存在气象监测空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从站点布局数量和观测资料的代表性都不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土壤水分状况;自动气象站、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等气象装备保障设备老化严重,支撑能力不足。市级自动气象站计量检定处于起步阶段。气象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气象信息网络结构随着气象信息化发展存在一定局限性,气象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亟需提高;气象业务系统数量较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业务流程无序、运维成本高等问题,缺少集约化的气象业务平台;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基于大数据发展智慧气象服务能力不足。四是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在满足新形势下营口气象事业发展需求方面存在差距。事业发展亟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关键领域领军人才不足,且在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对基层业务人员指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优秀年轻干部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储备存在不足。五是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科学管理效能、制度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气象领域“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一网通办”、优化营商环境仍需持续推进;以党的建设统领气象改革发展的能力不足,党建与气象业务深度融合的质量不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促进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的机制不健全;气象文化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充分,营口百年气象文化挖掘深度广度不够,气象服务理念、气象服务品牌和气象管理体制机制等气象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对薄弱;气象干部队伍和人才建设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事业发展需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政策措施与考核考评机制不完善。围绕新形势下事业发展,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统筹机构编制资源、优化干部人才队伍结果还需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管理的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制度还需健全和完善。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以实现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科技创新为动力,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扎实推动新时代营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营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高水平的气象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和辽宁省气象局重要工作部署在我市气象部门的贯彻落实,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服务战略和保障民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营口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提出的新需求,服务“六稳”工作、“六保”任务,主动服务和融入重大发展战略和社会稳定大局,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让气象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

    坚持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突出科技引领,顺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聚焦气象科技支撑,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健全完善适应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促进营口气象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和协调发展。加快推动全方位、多领域的气象开放合作,着力激发营口气象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统筹推进全省气象事业协同发展,统筹气象现代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凝聚营口气象发展合力。

    (三)发展目标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营口气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基本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气象科技和人才贡献率显著提升,气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美丽营口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到2025年,全市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智慧智能为标志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营口气象事业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气象监测更加智能精密,预报预警更加可靠精准,气象服务更加普惠精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发挥有力,气象服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作用显著增强,气象高水平保障营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更有成效,气象整体实力稳居全省先进行列。具体目标包括:

    ——公共气象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建成功能先进、保障有力、智慧精细的“气象服务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气象供给水平大幅提高,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全覆盖,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90分。

    ——预报预警精准度明显提高。建成技术领先、集约高效、智能精准的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全福祉的气象预报及影响预报、风险预警质量全面提升,24小时天气预报准确率率达到88%,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75分钟。

    ——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布局科学、稳定可靠、智能精密的气象观测系统,满足防灾减灾救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气象监测能力明显增强,营口地区省级自动气象站平均站间距小于10公里,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自动观测要素数量达15个以上。

    ——信息化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建成智能融合、高效协同、归集共享的气象信息系统,气象大数据技术创新和跨界融合应用能力显著增强,气象赋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显著提高,省市宽带网传输速度达到100MB,市县宽带网传输速度达到50MB。

    ——气象创新科技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建成开放共享、统筹协调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气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新科技研发能力持续提高,气象科技成果成熟转化应用占比达55%。

    ——气象高质量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建+业务”充分融合,重点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进展明显,气象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气象工作进一步夯实,气象治理效能明显增强,气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可办率达100%。

    营口市“十四五”时期气象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一、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水平

    1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分)

    85

    ≥90

    2

    人工增雨(雪)量(亿立方米)

    0.5

    0.6

    3

    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

    85

    95

    二、气象预报预警能力

    4

    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水平(分)

    86\94

    88\97

    5

    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分钟)

    70

    75

    三、气象监测能力

    6

    省级自动气象站平均站间距及4要素及以上占比(公里;%)

    12;85

    10;90

    7

    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自动观测要素数量

    13

    ≥15

    四、气象服务能力

    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覆盖面(%)

    70

    80

    9

    气象预警大喇叭在线率(%)

    85

    90

    10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县(区)覆盖率(%)

    ——

    100

    五、气象信息化支撑能力

    11

    省市/市县宽带网传输速度(MB,兆字节)

    60/30

    100/50

    六、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12

    气象科技成果成熟转化应用占比(%)

    45

    55

    13

    气象预报预测预警产品客观检验覆盖率(%)

    ---

    90

    七、现代气象治理能力

    14

    气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可办率

    ---

    100

    15

    全省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和旅游景点防雷装置检测覆盖率(%)

    ---

    100

    三、十四五重大任务

    (一)提升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保障生命安全,提高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制度,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建立灾害风险预警机制,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形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建立气象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地方技术规范。

    大力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监测,推进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持续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配合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城市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和标准化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创新开展新一代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增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进一步完善营口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对现有信息发布方式、发布渠道、发布内容进行创新发展,大力开展大数据平台和抖音、微信、微博、手机app、钉钉等新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构建智能、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充分发挥气象在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先导作用,为防灾减灾救灾和人民群众避灾赢得先机。

    2.赋能生产发展,增强振兴发展气象保障能力

    气象服务主动融入现代经济发展体系,建立专业气象服务平台,提高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创新研发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发展海洋、交通、城市、能源、旅游、健康等领域专业气象服务,逐步建立能够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气象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加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应用,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加强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提升保障粮食生产的气象服务和保障能力。

    面向公众衣食住行健康等需求,开展基于5G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气象服务,创新公众气象服务业态和模式,细化生活、旅游等气象指数预报等级服务标准,创新服务内容,改进服务形式,拓宽发布渠道,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3.促进生活富裕,强化城乡均等化气象服务能力

    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强化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机制建设,逐步建成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业务体系、组织体系、应急和响应体系,促进营口市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探索开展本地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业务,深入调研本地特色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服务“一县一品”特色农业,开展区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开展现代农业气候品质评价方法研究,完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方法和指标,开展主要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发展适应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新型农业气象服务。挖掘乡村气候生态价值,开展特色生态气候乡镇、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推动气象信息融入城市基础信息大数据平台,推进气象科普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宣传手段强化气象科普与文化宣传。

    4.守护生态良好,提升美丽辽宁建设气象保障能力

    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气象监测,充分利用卫星、遥感产品提高生态气象风险预警和生态治理气象保障服务能力。以“美丽乡村”建设和辽河流域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开展国家重点生态项目和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气象服务和保障工作。加强大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方法研究,开展生态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工作,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服务。

    持续做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服务和保障。做好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工作,开展重大工程、重点领域的气候可行性评估。以政府太阳能、风能大型发电项目引进为抓手,开展全市太阳能和近海风能资源调查评估。建立近海风电、陆地光伏电站建设运行全流程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持续推进人影标准化作业点建设,推进地面作业装备信息化改造,探索新技术、新装备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大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智能识别、科学指挥、精准作业一体化业务能力。强化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农业重点种植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保障服务能力。

    (二)发展智慧精准的现代气象业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1.推进立体化、广覆盖的精密气象监测

    升级改造现有国家级观测站网。以“天脸”系统建设为抓手,完成天气现象智能观测仪和冻土自动观测仪器建设,实现凝结类天气现象、电线积冰、积雪深度等气象要素自动观测,国家级自动站全面实现观测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

    优化省级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乡镇自动站升级为支持4G通讯信号传输的新型自动气象站;合理加密省级自动站站网布局,在我市东南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建设便携式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实现“监测精密”。

    进一步完善天气雷达网建设,开展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建设。强化营口双偏振雷达升级改造、维护维修和监测数据质控。发展海洋气象监测,逐步建成“立体化”气象监测站网。

    开展城市环境和小气候观测站建设,分批次建设便携式城市气象观测站,逐步建成适应智慧城市需要的气象观测系统;强化综合气象观测保障,提升气象观测自动化保障水平。强化省级“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和产品应用。

    2.发展无缝隙、智能化的精准气象预报

    加强智能网格预报的本地化应用能力建设,开展基于中国气象局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及辽宁东北(亚)新一代中尺度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和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研究,推进“云+端”市县一体化业务系统模式应用,开展基于本地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科学规律的数值预报订正方法研究,建立网格预报的本地检验和评估检验方法。开展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实况产品的0-6小时的短临预报和服务的研究。构建基于营口双偏振天气雷达和多种监测产品的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全流程、全时效、客观化检验评估与反馈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一体化平台,实现气象灾害及灾害链高时空分辨率预报预警。

    发展精细化中尺度海洋天气预报服务和海雾、海上对流风暴等海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将海洋气象预报服务与行业生产特性结合,为更多涉海部门提供针对性强、专业化高的海洋气象服务,为海洋运输、搜救保障、军事保障、渔业生产、港口生产与安全、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海上旅游、海岸重大社会活动等提供气象保障,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3.发展智慧型、精准供给的精细气象服务

    开展自动智能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技术研究,建立气象服务指标库、算法库和知识库,搭建智慧决策气象服务平台,强化基于影响的决策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和产品制作。构建面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精准公众气象服务系统,大力发展基于位置、基于需求、满足个性定制、移动式交互、智能精准的专业气象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通过建设平台、研发系统,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基于5G通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探索基于互联网用户需求自动感知业务,打造融合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气象微博于一体的、智慧型、精准供给的气象服务平台。至2025年,气象服务整体满意度达93%以上。

    4.发展平台化、云智能的气象大数据应用

    充分利用即将建成的国家、省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资源,强化气象大数据对本地气象业务支撑作用,有计划提升本地气象大数据自动采集、智能处理、智慧应用业务,推动智慧气象综合业务内网建设,提高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能力,将本地气象监测数据融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并强化平台本地化应用。

    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新型业务体制。依托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天镜”、“天元”、“天擎”系统,构建 “云+端”业务新模式,实现业务系统之间、业务系统和云平台之间协同高效;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统筹集约的新型气象业务体制。

    升级气象宽带网络系统。提升气象宽带网带宽速率,实现省-市联通气象网络带宽100M、市-县联通气象网络带宽50M;移动备份气象宽带省-市30M,市-县10M。

    (三)提升现代气象科技研发能力,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1.强化重点领域科学研究

    开展新一代双偏振雷达产品在短临预报业务应用中的核心技术攻关,开展营口双偏振雷达外推技术本地化技术研究,推进基于营口双偏振雷达产品的暴雪、雨雪转换、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阈值指标研究,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本地区极端降水的预报、预警方法研究。探讨人工智能融入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攻关,开展网格预报产品的精细化检验和客观订正技术研究,强化龙卷、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客观预警技术研究。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风险预警和人工影响天气高效作业关键技术研究,强化生态气象服务、农业气象灾害等核心技术研究。

    2.推进研究型业务发展

    优化市、县一体化综合预报服务业务,优化调整市、县研究型业务布局和岗位职责,建立集约化业务新形态。优化市、县综合业务岗位设置,完善研究型业务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研究型业务动态评价机制,业务、科研、服务工作分配更加高效合理。持续强化部门间科研合作,积极参与省自然基金建设项目。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基础信息支撑能力建设,培育研究型业务高素质队伍,发挥复合型青年人才在研究型业务建设中的创新骨干作用。

    3.完善气象科技创新机制

    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建设,持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办法,查找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和短板,修改完善气象科研管理办法,引领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逐步健全适应行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制度,优化和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和科研课题成果认定办法,强化技术工作,开展营口地区技术工作认定并持续改进提高。

    (四)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为气象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

    依托辽宁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重点培养气象及相关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强化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到2025年底,再培养或者引进硕士研究生8-9人,硕士研究生人员占比达23%以上。十四五期间培养或引进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2名,培养正研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名。

    2.强化青年优秀人才培养

    制定政策鼓励青年人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建设、课题开发、高级论文编撰,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开展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学习访问,为其参与重大科技活动等提供平台。及时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参加高层次人才评选。

    3.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设立科研技术岗位,聘请知名专家,组建科研团队,围绕重点业务领域和前沿科技应用开展研究工作,优先考虑创新团队的科研项目,在科研经费上给与重点支持,支持团队的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科研整体水平。2025年底前,完成双偏振雷达技术应用、气温预报、降水预报、强对流预报方面的科研团队建设,团队创新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升现代气象治理效能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继续推进气象装备保障社会化。推进气象服务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气象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智能感知气象服务体系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和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融入地方,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不断创新便利的政务服务手段。创新气象行政管理模式,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以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加强法规标准建设

    深入贯彻实施《辽宁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积极推进气象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强化气象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发展气象事业。加强气象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完善气象标准体系,强化标准执行,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气象标准宣贯机制和标准实施监督反馈机制。全面形成标准先行、依标办事的行业氛围。加强气象标准化应用和管理,推进气象法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健全与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气象行政管理体系和依法行政工作,推进气象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充分利用“辽宁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营口政务服务网”、“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归集共享数据标准,实时上传行政许可、行政备案等事前监管和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事中事后监管信息。全面提升服务和监管信息归集效率,确保全面准确、及时归集信息,不断夯实大数据智慧监管根基。

    3.加强规划引领

    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抓手,与规划部门深入对接,将营口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纳入营口市国土空间整体规划,将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及其他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地方专项规划。将百年站保护、修缮、挖掘、利用纳入全市历史文物建设总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

    4.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防范化解重大气象灾害风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预防为主,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度体系建设,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加密观测机制和信息共享、报送制度,持续强化部门合作,完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制度,继续完善气象灾害分级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度。

    5.加强气象文化建设

    加强气象文化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和文体活动,充分利用现代融媒体大力宣扬气象工作者吃苦耐劳、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推进营口气象站旧址附属房屋改造工作,强化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软硬件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弘扬气象文化,普及气象科普知识,讲好气象故事,引领气象科技高质量发展。

    四、重点工程

    围绕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统筹集约、突出重点、开放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重大气象保障工程建设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主要实施以下7项重点工程。

    (一)营口市气象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提升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实施雷达观测能力提升工程,针对营口雷达布设情况和实际探测需求,弥补现有雷达观测“盲区”,提升营口地区雷达整体观测能力,积极争取中国气象局项目,新增一部X波段相控阵双偏振天气雷达,强化灾害性天气的区域监测联防能力和大气垂直观测能力,在天气敏感区布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仪和激光雷达。开展国家级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升级改造工程,依托中国气象局“天脸”系统建设项目,对国家级自动站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观测设备升级改造。

    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开展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强化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检验评估,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开展营口气象灾害预警一体化平台建设。积极争取省局项目,加强本地灾害性天气的认识和研究,开展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机理、气候规律和可预报性研究。开展网格预报产品的精细化检验和客观订正技术研究,强化龙卷、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客观预警技术研究。开展基于地形及气候特征背景下的双偏振雷达阈值指标技术研究,依托双偏振雷达产品,建立外推预报系统,发挥营口双偏振雷达在辽宁灾害性天气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提升工程建设。依托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开展本地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特定承灾体致灾阈值调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要素信息库,编制本地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建设无缝隙智能化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建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和自然灾害防治气象服务保障系统等。

    提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开展突发事件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健全“一体化”预警信息发布云平台,基于5G信息网络科技、云技术和网络新媒体,丰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

    (二)营口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

    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项目,对乡镇自动站进行更新和升级改造,逐步淘汰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乡镇自动站,强化乡镇自动站升级改造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强化农村等边远地区气象灾害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开展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升级改造,继续在部分偏远自然村开展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强化东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高发区气象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能力,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续建工程,完善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大石桥东部山区山洪灾害高危区建设10套新型单雨量自动气象站,对盖州东南部山区已建15套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单雨量自动站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数据传输质量,继续开展气象灾害评估以及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

    (三)“美丽营口”建设气象保障工程

    大力提升生态气象保障能力,完善生态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强化城市环境和大气降尘观测业务,加强与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合作,开展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在森林防火、海冰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实施重大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工程。多部门融合,建立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充分发挥环境、气象、水文、海洋等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加强数据集成分析和综合应用,强化生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四)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

    持续推进标准化人工增雨作业点建设,在标准化作业点建设满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求的标准化作业平台,建设2库(弹药库、火箭架库)2室(作业室、休息室),并配备电力、通讯、水源等基础设施。购置防雹作业专用火箭弹,在营口中南部水果集中种植区域,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完善营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指挥和安全管理平台,强化安全管理,加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业务培训管理,配备弹药移动存储库,实现弹药和装备的全程识别、跟踪和监控。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更新人工增雨作业车辆和增雨火箭发射装置,加强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建设,购置高性能人影作业无人机,开展新型作业装备应用试验,提高生态修复型作业能力,重点提升修复型人影保障能力和应急救灾型(森林草原灭火)人影应急服务能力。

    (五)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气象保障工程

    围绕营口现代经济体系,研发精细化、专业化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建立交通、能源、保险、旅游、环境健康、体育等重点领域的现代经济专业化气象服务保障平台。强化省级“云+端”业务应用,加强智慧气象数据支撑能力建设,气象信息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和保障服务大数据共享平台,开展智能感知、适应各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的气象服务,加强气象与行业交叉融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服务对象和产品的精细化,推进气象信息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的应用。强化气象灾害防治均衡发展。提升城市人口密集区域、乡村偏远地区等气象监测薄弱地区和产业聚集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十四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新建30个小型化、便携化、集成化、满足工业互联网要求的便携式自动气象观测站,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现代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气象服务和保障。

    (六)气象文化建设和提升工程

    实施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扩建和修复工程。恢复营口气象站旧址附属房屋历史原貌,复原解放初期气象工作场景,建成与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现有广场为一体的气象主题文化广场,将营口气象站打造成展现我国气象文化和气象事业发展的窗口、爱国主义教育和气象科普基地、营口市文化建设新地标和营口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深度挖掘气象资料的历史价值,开展历史气候变化研究,持续推进珍贵(出土)气象档案的分类整理和分级鉴定工作,建设符合珍贵(出土)气象档案存储条件的气象档案“特藏室”。

    (七)基层台站基础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业务楼改造工程,有效满足业务、办公基本需求,有效改善开发区气象局工作环境,为拓展气象基础业务和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发展空间。积极申请上级气象部门资金支持,对营口国家天气雷达站塔楼进行综合改善维修,实施供电线路改造工程。开展基层台站办公用房、业务用房、附属设施及观测场地等基础建设智能化改造工程,开展以现场亲历为主的基层气象台站气象科普馆建设,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广覆盖。建设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提升工程, 建成网上网下并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与现场亲历同构的气象历史博物馆、气象科技馆与气象防灾减灾科普馆,成为全国气象科普示范园。对工作区的建筑围护和空调、采暖、照明、用水、应急发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不断强化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对业务运行的基础保障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坚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规划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全市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营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好与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全省气象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细化落实规划目标、重大任务的主要举措,明确分工,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优化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深化气象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气象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辽宁省气象局和营口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营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障营口振兴合作协议,把发展气象事业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规划目标和各项重大任务顺利完成。

    (三)加强考评监督

    建立健全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建立规划实施动态修订机制,适时开展规划的修编和调整工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向社会公布和宣传规划,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保证规划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