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专题 > 2017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以智能制造为抓手 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建议

来源:营口市人民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09

【字号:

分享: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大会发言材料之三 

    

关于以智能制造为抓手 

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建议 

民建营口市委员会 

  发言人马荣芳系市政协常委、民建营口市委主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如沈鼓、新东北电气、石钢京诚公司、马勒发动机、金辰机械、中集车辆、中意泰达等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形成了以重大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汽车零部件、汽车保修设备、电线电缆等为主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 

  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开展了两化融合的试点工作,按照重点突破、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深入创新的原则,两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两化融合发展基础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装备制造业在整个工业企业中的地位始终稳占第一。以石钢京诚、金辰机械等企业为龙头,推广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通过实施中高档数控机床升级换代、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技术改造及企业信息化提升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数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和高端化。 

  但是,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核心竞争力不足,离智能制造相去甚远。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多数企业两化融合尚处于单项应用阶段,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靠引进、制造靠模仿,很多关键核心技术、系统软件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过高。在当前整个市场需求不旺、高端产品需求比重增加的环境下,其竞争力处于劣势。 

  二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要体现在工业增加值上,全市装备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28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3%,不到四分之一,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一般都在40%以上。我市目前装备制造业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不大,大部分产品低端,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工业增加值不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条件下,多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是融资难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掣肘。我市企业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增信体系不健全;金融业务过度依赖信贷,而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不发达政府对成长型企业的资金扶持收紧,企业申请扶持资金程序繁琐,扶持资金偿还周期短。  

  为此,建议如下: 

  一、以标杆企业为龙头,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的智能化 

  依托标杆企业,以实现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的智能化为突破口,以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为切入点,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及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一是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以金辰机械太阳能电池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北方制桶自动化制桶生产线项目、营口锻压机床数控机床生产项目、营口光明科技移动体验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生产项目等为主线,研究制定重点工业行业智能制造自主发展路线图,坚持需求引领、系统推进、梯次突破的思路,抢占成套装备、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战略制高点。 

  二是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计划。开展面向重点领域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物联网创新应用试点。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支持企业积极发展在线监控诊断、远程维护、成套产品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务。研究制定我市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方案,部署面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工厂的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搭建连接多地、多方参与、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实验网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提供验证服务。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在研发、制造、服务模式上创新发展 

  智能制造不只是生产技术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更是售后服务的智能化。同样,模式创新不仅是研发模式和制造模式的创新,更主要的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和用户个性化需要,转变传统规模制造的理念,顺应“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市场需求,注重产品的个性设计,以精准满足客户需求,培育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兴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模式,实现由计划制造按需定制的转变。如何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成为装备制造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来搭建远程服务平台,从单纯制造向服务制造延伸,把售后的数据跟踪服务作为新的研发项目的起点,培育新的市场需求。 

  三、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完善装备制造业创新体系 

  适应当前科技创新交叉集成、跨界融合、集群突破新趋势,加快构建面向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的我市制造业创新体系。 

  一是要提高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组织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 

  二是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做好科技重大专项、工业转型升级等已有专项的部署,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关键共性基础工艺研究机构,以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的方式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 

  三是打造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完善人才、资本、园区等政策环境,以互联网推动创业创新要素平台化、集聚化和生态化,培育低门槛、广覆盖、有活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综合服务平台,营造创业创新环境。 

  四是引进培养一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伴随信息时代到来,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无可争辩成为主宰企业未来发展的绝对力量,高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的诸多瓶颈中最突出的矛盾。特别是适应智能制造的跨界人才和工匠式的人才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此,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实现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前提。  

  四、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为更好地解决我市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整合政府资源,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建设力度,积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境内外各类资本市场以及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募集资金发展。做大做强国有担保机构,做实国有担保机构资本金,减少土地、房产的贷款抵质押登记程序,简化登记手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信息数据质量,逐步完善信用评估体系。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