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韩瑞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营口市辽剧保护条例>,抓住我省“文化走出去”和“戏曲进校园”契机,打造辽宁戏剧文化名片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本地艺术剧团资源基本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大型专业演出团体主要有2家,分别是: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和营口市辽剧团(事业单位)。另外,市本级还有组织群众文化辅导培训演出交流活动的2家事业单位(隶属于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分别是: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和营口市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馆。
1.营口市辽剧团
辽剧是辽宁省唯一的地方剧种,始创于营口盖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002年,省文化厅决定将“辽南戏”改名为“辽剧”,盖州市辽南剧团也更名为盖州辽剧团,成为辽剧院团的唯一代表。2018年9月20日,盖州市辽剧团更名为营口市辽剧团,原隶属关系不变,剧团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职工52人。近年来,盖州辽剧团秉承“抓精品、排好戏、出人才、兴辽剧”的宗旨,排演大小剧目几十台,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荣誉。该团始终坚持文艺惠民,常年深入到农村、厂矿、企业、社区演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15年和2017年连续两届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2018年,演出147场(包含附属皮影团演出场次),观众7万余人次。今年,聘请国家一级编剧、国家级导演创作、排演以“营口有礼”为主题的大型现代辽剧《礼之恋》,该剧目已于2019年4月2日进行了公演。
一直以来,该剧团的工作得到了省文化厅和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辽剧《养女情》受邀参加第四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并获得金奖。辽剧《龙凤镜》、《三战张月娥》登上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舞台。2005年经盖州市委、市政府同意,解决了青年演员的编制、工资问题,与此同时,又将财政负责的剧团人员工资比例由30%提高到60%,2018年又提高到80%。2017年,营口市、盖州市对剧目《养女情》分别给予100万元和10万元的扶持资金。
2.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整合原营口市青年京剧团、营口市评剧团、营口市歌舞团演艺资源基础上组建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2009年12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隶属于市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公司,职工82人。转企改制以来,自主创作的精品剧(节)目,歌舞晚会《河海家园》和音舞诗画《梦回摇篮》参加辽宁省第八届和第九届艺术节,均获得文华奖剧目奖;普代表中国赴阿尔及利亚参加第43届穆斯塔奈姆国际演剧节文化交流演出,获得了多个奖项。2016年音乐剧“那山、那海、那片情”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8年演出场次49场,其中公益性演出2场,商业演出47场。演出收入为376.8万元,文化扶持基金为45 0万元,总成本为821.8万元,利润为5万元。
二、以二次创业的精神落实《营口市辽剧保护条例》
(一)突出重点,以培育非遗的精神加强辽剧保护与传承
市文旅广电局、市非遗中心将以省非遗保护条例为指导,学习和借鉴省内外如大连等地保护地方戏曲剧种的先进经验,创造性的将辽剧保护与非遗培育工作结合,加强辽剧保护工作。推动各有关方面逐渐积累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素材,同时聚集老一辈历史名家素材。营口辽剧的原始资料、曲谱、实物和设施等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要求来提前保护,注意包括剧目资料、视频、音频、照片、道具等一系列原始资料的保留与积累,留存珍贵的历史史料。市外宣部门等将辽剧与“营口有礼”结合,拍摄辽剧版《营口有礼》MV,既积累素材又促进了辽剧档案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围绕传统表演技艺,艺术样式和制作技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辽剧优秀传统保留剧目、珍贵史料进行整理和保护,并做好老一辈辽剧名家舞台艺术实践、艺术精粹和历史记忆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工作。
(二)培养力量,以二次创业的精神继续发展辽剧
以与时俱进的思维传承和保护辽剧,激发潜力发展辽剧“二次创业”,结合新媒体传播理念壮大和发展辽剧。一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处理好辽剧保护与抢救和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二是,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在营口戏曲学校开设辽剧班解决辽剧人才匮乏问题,加大辽剧普及力度。营口戏曲艺术学校曾经开设过辽剧班,培养出了优秀的辽剧演员,因此重新开班具有一定可行性。我局建议通过聘请辽剧团的优秀演员授课、邀请省内戏曲名师担任客座老师等方式加强营口戏曲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毕业学员择优录取进入盖州辽剧团工作,充实辽剧人才队伍。三是,依托县区,充分培养、利用和挖掘现有人才,将优秀人才吸纳入体制内,比如鲅鱼圈区鸿延辽剧艺术中心(辽剧团),依托县区,激发县区能动性,有效结合,提升辽剧影响力。
(三)一视同仁,推动购买服务均等化
市文旅广电局将本着“一视同仁,突出重点,力所能及,兼顾各方”的思路,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今年将组织营口市辽剧团参加9月在沈阳举办的“菊苑流芳—第五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配合市委宣传部开展以“营口有礼”为主题的大型现代辽剧《礼之恋》巡演活动;在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益演出15场,联合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各县(市)区文旅广电局开展100场公益惠民演出“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三下乡”、“五进七送”等活动中,在有效发挥专业艺术院团、各级文化馆作用的基础上,将尽量向营口辽剧团倾斜,特别是向鲅鱼圈区鸿延辽剧艺术中心(辽剧团)、营口凤堃评剧艺术团等国有、企事业、民营辽剧院团倾斜,给予辽剧更多演出机会,给予小型、民营辽剧院团更多支持,促进辽剧人才多方面、多区域发展。
(四)面向市场需求,创新辽剧表现形式
我们将与相关部门一道,以推动创新为指引,面向市场为方向,着力推动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探讨编创既对接市场,又能体现辽剧经典特色的精品剧目;二是包容吸纳新元素,创新辽剧演出形式,增强传播力。督促辽剧加入秦腔、轻摇滚等有益元素,开放式吸纳古典、京平剧种有益元素,丰富辽剧艺术内涵和品位。适当缩短演出时长,鼓励编排经典选段,鼓励排中短剧,研究编演导排,15分钟、7分钟、5分钟、3分钟经典小短剧,创新市场需求。三是进一步探讨论证学校、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先行组织有偿观看、扩大市场需求的可行性,再尝试逐步推向市场。
在传播理念方面,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旅游和文化相结合,扩大市场需求。实体宣传方面,重大文化旅游节庆、走出去重大旅游宣传推广过程中把3/5分钟辽剧、皮影戏等小段纳入文化旅游产品宣传推广舞台;新媒体宣传方面,由市新闻传媒部门统筹宣传。
市文旅广电局继续鼓励和支持营口辽剧团创作更多优秀剧目,将能够展现时代风貌、反应时代变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艺术作品推荐给省文旅厅和国家文旅部,通过这些优秀剧目来影响人、感染人、鼓舞人,让“营口有礼”的时代精神通过方寸舞台扎根生活,融入每个市民心中、融入我们这座城市的血脉,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坚持原创、复排、移植三者并重原则,突出独特性、创新性、适实性,重点创作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现代题材剧目,恢复排演传统经典剧目。组织创作人员深入生活,积累素材,精心创作主题鲜明、思想深刻、题材丰富的剧本,同时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剧本,力争每年创作一至两部辽剧精品剧目,展现辽剧的艺术魅力,推动辽剧高水平传承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鼓励辽剧表演团体开展低票价惠民演出,满足地方戏曲爱好者群体文化需求。
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根据《营口市辽剧保护条例》坚持原创、复排、移植三者并重原则,突出独特性、创新性、适实性,重点创作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现代题材剧目的要求,中心将联合市文联下属戏剧家协会、盖州辽剧团创编人员,结合“营口有礼”、“辽宁好人”等题材,创作辽剧短节目,以丰富辽剧表现形式,助力我市艺术创作工作繁荣发展。
(五)推动 “戏曲进校园”,培育辽剧二次创业土壤
为了推动辽剧升级,市宣传文化部门将采取开展辽剧创作比赛、鼓励辽剧短剧进校园、辽剧戏歌《营口有礼》进校园、后备力量培养提升讲座等措施,提升编导演业务能力和水平。
市教育局将通过多种举措努力搭载我省“戏曲进校园”契机,将辽剧进校园发展起来。一是,积极组织学生观看辽剧戏曲作品。盖州辽剧团作为我省唯一辽剧戏曲专业团体,要充分利用这个专业资源,争取每年让全市的中小学生都能免费欣赏一场优秀的辽剧戏曲演出。二是,开展辽剧戏曲教育活动。由市主要文艺团体组成专业团队或邀请辽剧戏曲艺术专业人员深入各个学校讲解辽剧吸取知识,开展戏曲辅导等活动。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辽剧的起源、发展、现状及艺术内涵,真正的让学生喜爱上辽剧。三是,开展辽剧戏曲社团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将建立和组成辽剧戏曲社团,让学生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参与辽剧戏曲体验、学习和实践。开展戏曲排演观摩、角色和行当体验互动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辽剧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四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校园网、多媒体等形式积极宣传辽剧戏曲知识和咨询,并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辽剧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
(六)多媒体并用,多平台多角度推广
在2019年将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并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加强宣传力度,通过营口文旅之窗微信公众号、市文旅广电局网站、抖音及微营口、营口新闻网等平台扩大辽剧演出活动宣传普面、提高辽剧影响力,着力打造辽宁营口戏剧文化名片。
您对于进一步落实《营口市辽剧保护条例》,抓住我省“文化走出去”和“戏曲进校园”契机,打造辽宁戏剧文化名片的建议,非常合情合理,对加快推进营口市辽剧团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会继续落实《辽剧保护条例》,创新辽剧创作发展机制,推动辽剧走出去,形成有魅力、有特色、有团队、有后劲的辽宁戏剧文化名片。
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19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