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市水利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有关情况

发布时间:2020-09-15

【字号:

分享:

营口市水利局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市水利局牢固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着力构建水管理、水生态和防汛抗旱等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水生态建设水平。现将近几年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记者和媒体朋友们进行通报。

一、抓好水管理体系建设

(一)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实现区域用水总量控制

编制完成了《营口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不断强化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全市用水总量逐年下降。一是将省水利厅下达给我市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至各县(市)、区,要求各县(市)、区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批该区域内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二是城市用水按“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在地表水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的地区,不再新增地下水审批水量;三是对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将核定的总用水量分解至月,加强对其监督管理,严禁出现超计划用水行为;四是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在未充分利用再生水的前提下,不再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五是严控地下水超采现象,在地下水保护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地表水能够供水区域和无防止地下水污染措施的地区,停止批建新的地下水取水工程,不再新增地下水取水指标,对已有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及废弃取水井进行依法关停封闭。

(二)严格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是建立用水效率评估体系,将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分解至各县(市)、区,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二是做好用水总量复核、统计工作,确保完成万元GDP用水量比照2015年下降20%的工作任务目标;三是做好工业用水量复核、统计工作,确保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比照2015年下降15%的工作任务目标。四是做好农田灌溉水用水监测工作,确保完成农田灌溉水用效利用系数达到0.520的工作任务目标。五是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鲅鱼圈区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验收。

(三)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强化水资源保护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水十条”,全方位治理水环境。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有力推进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三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饮用水源地周围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进行了全面清理,确保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

二、加强水生态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三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3平方公里,营造水保林、经济林3.1平方公里,封育治理29平方公里,修建护地堤9700米。

二是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河道综合整治行动,三年来,出动铲车、挖掘机等机械设备6000余台次,平整河道120余公里,生态护岸20亩,河道清淤40万立方米,改善了河道的生态功能,重点河段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三是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提升。实施大辽河城市防洪治理工程,积极修复大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努力改善两岸群众生活生产条件。

三、加强防汛抗旱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指挥体系。及时对市防指成员单位和领导成员进行调整。建立了市级包保领导秘书群、市级防指成员联络员群、县(市)区防办工作群、水利局科室负责人工作群等,以便第一时间互通信息,方便联络。

二是强化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重点建立健全了“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保户”的“四级包保”责任制和由10名市委常委、副市长组成的5个“包保督导组”。“双包”责任制的落实使防汛职责层层分解、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确保了防汛责任的有效落实。

三是健全技术体系。配合省防指编制大辽河、碧流河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防指及相关部门印发《营口市2020年度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先期开展大清河、西大清河、熊岳河、大旱河4条河流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和重点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工作。

四是在做好防汛的同时,紧抓抗旱。2015年以来,我市干旱少雨,特别是大石桥西部水田地区泡插期后大辽河淡水断流,水田生产连续出现严重干旱,为解决旱季农田灌溉问题,我们一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对西部水田地区抗旱薄弱工程实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省水利厅的请示协调,做好引水灌溉。每年我们都向省厅申请抗旱补水1.5亿立方米左右,为夺取我市粮食丰收做出积极的努力。

四、加强河道垃圾清理专项行动

河道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是《营口市河长制工作方案》中确定的全面加强我市河道管理保护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我们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分工协作的河流生态保护机制,全面推进河道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市河长制办公室每年都印发《市河湖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指导辖区内县乡村各级细化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定各环节时间节点。

二是做好集中清理。每年从4月初开始陆续启动河道垃圾清理工作,两年来共出动人员4.2万人次、机械3100余台次、运输车辆2.2万台次,完成垃圾清理方量21万立方米。

三是形成长效机制。按照省河长办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我市将此项工作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河长迅速进入“角色”,抓紧落实河长制工作任务,开展巡河工作,对河道垃圾进行重点监管巡查,防止集中清理后出现新的污染。逐步建立完善沿河乡镇、村屯垃圾清运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全市河道生态环境水平。

五、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结合我市实际,继续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高效利用水资源,推动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海滨城市。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