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关于营口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2021-04-21

【字号:

分享:

营口市应急管理局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发表了重要讲话,部署包括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在内的九项重点工程。2020年5月以来,国家先后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成立“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先期在全国86个县开展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各级人民政府、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社会关注度很高。市委、市政府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部署,9月29日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成立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应急局。2021年2月22日,根据省普查工作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和普查工作任务,市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印了《营口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灾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普查工作目标任务、实施原则、技术路线和方法等。通过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及时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制定科学实用的灾害综合防治区划,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风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本次普查对象范围比较广,既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也包括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需要说明两点,一是普查对象中的相关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地震、暴雨、洪水、台风、干旱等这些自然现象,要对这些对象的相关规律做调查;二是普查对象很多,普查将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对象开展必要的调查。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配合或者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根据任务规划与设计,普查实施分为2个阶段。一是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主要是202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及普查试点工作。二是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主要是2021年-2022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普查成果。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对普查数据采集的成果即时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中予以应用。

本次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协同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部门既要完成所承担的普查任务,又要与其他部门协同,做到步调一致,统筹推进。这就需要把握好普查对象和内容,把握好普查空间数据要求,把握好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在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各部门协调沟通,协同开展相关工作,确保普查工作取得实效。



营口市自然资源局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生命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的政治高度,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等明确要求。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本次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这就要求包括我们自然资源部门在内的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应急管理部门的总体工作安排,在深入开展本部门负责的普查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兼顾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工作联系,切实达到调查深入详实、数据准确统一的效果。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的工作为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的调查与评估等工作。下面,就这两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我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营口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目前,全市尚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90处,威胁人口超过3万人。其中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132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30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23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盖州市和大石桥市的东部、东南部中低山区,以盖州市最为严重。

(一)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营口地区地质灾害发生较为分散。东、中部地段易造成泥石流、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全市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防治过程中既要重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又要兼顾对高中易发区段的防范,做到点面结合。同时针对不同区段、不同灾种、不同的威胁对象,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每年汛期(6-8月)是我市地质灾害多发期,特别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重点防范期。其中气象部门预报台风、局地强降雨的时段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时段;汛期内日降雨量大于50mm或累计过程降雨量大于100mm的时段是重点防范期中的防范重点,重点防范强降雨诱发群发型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不展开作详细说明。

二、我市海洋灾害基本情况

我市主要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平面上升、海冰灾害等。夏季主要为风暴潮、海浪等;冬季主要为海冰灾害。海洋灾害防治工作以监测和观测为主。

三、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方面。根据国家安排,大石桥市已被列为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试点县,其中已涵盖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此项工作由大石桥市组织实施。根据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大石桥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的现场勘查和数据采集工作已完成,最新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39处。其他县区的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将按照省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的统一部署开展。

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方面。我局已制定了《营口市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下一步将按照工作安排逐步落实。


    记者问答环节


问题一:作为普查对象应做好哪些工作?

(应急局)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本次普查涉及的对象类型多,职责不同,但都要做好各自工作。

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既是普查实施主体,也是普查对象,要依据自身行政职能和本次普查方案中规定的职责,认真做好自身信息的填报,也要高效协调推动其他普查对象完成普查任务。

二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普查方案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普查所需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提供虚假信息,不隐瞒、伪造有关情况。

国家、省、地市、县区将建立分类分级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部门(单位)负责本行业普查成果数据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普查成果质量。

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积极支持普查工作,配合普查员开展相关调查,我们也会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处理,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等信息的保护,严禁向任何机构、单位、个人泄露调查信息。

问题二: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对今后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会产生那些影响?如何保障普查成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自然资源局)感谢您的提问。

关于第一个问题,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是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此项工作以专业性、准确性为基础,更多的关注灾害与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地质灾害隐患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更加侧重于“人”的方面。

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危险程度是随着时空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发展变化着的。定期开展普查工作,对灾害风险基础信息进行梳理,特别是已发生灾害情况、不同领域灾害的关联情况、治理修复情况、人员搬迁情况进行更新,有利于我们制定行之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提高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效率。其结果必然能够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能力,更大程度地保护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第二个问题,首先是各个责任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工作落实,建立责任机制,强化部门协调。第二是要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开展调查工作,要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重点区段进行高精度的调查,取得更加精确的数据。第三是在调查工作中要以群众利益为先,要对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充分认识到灾害隐患对群众活动的威胁。第四是注重后期数据的更新。调查成果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重要的灾害发生,或是人员搬迁变化,我们要及时更新数据成果,确保防灾减灾工作不留死角。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