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营口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1-12-27

【字号:

分享:

一、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科技创新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是促进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突破“卡脖子”产业限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关键转折期,也是营口实现工业化转型、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时间窗口。科学规划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突出重点,分类施策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差异化、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采取“一链一策”方式,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

数字赋能,创新驱动

推动应用科技与产业融合,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

运用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

开放合作,协调发展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内协同和互嵌式发展,全面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主动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等地区融合互动发展。

(三)工作目标

加快产业集聚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至少打造出1个规模达到7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强化数字赋能

加快数字化进程,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率要达到80%。

增强创新能力

R&D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2.5%。

融入国内循环

发挥营口市比较优势,在装备制造、新材料供给、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嵌入国内产业链。

促进开放合作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进营口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的人才和技术。

三、产业布局

(一)发展布局

利用滨海公路与沈大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优势形成以“Y”字型结构为发展骨架、以滨海公路沿线的沿海经济带为主要轴线的“一轴、两核”的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一轴:一轴即沿海经济带,沿滨海公路由北向南分别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辽河经济开发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北海经济开发区、鲅鱼圈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口仙人岛经济开发区。

两核:“北核”以主城区为中心;“南核”以鲅鱼圈为核心。

(二)产业布局

1.高端装备制造业

以鲅鱼圈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为重点发展区域;

重点发展输变电设备、光伏组件生产设备、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安全(应急)智能装备和高效节能环保设备等。

2.新材料产业

以自贸区营口片区、仙人岛经济开发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北海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发展区域;

以功能型铝材料、镁合金、铜、可降解包装材料、玻璃纤维、化工新材料、碳化硅、高功率石墨电极、人造金刚石等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3.新能源产业

以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仙人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石桥市为重点发展区域;

围绕风电、光伏、锂电池、生物质能源、氢能源等领域,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物质压块等产品。

4.新一代信息技术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面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加快推进5G、VR/AR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工业企业中应用部署;

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工业APP等项目建设,推进工业服务软件发展。推动“区块链”应用,建设“星火·链网”,赢得产业发展新优势;

依托战前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着力打造特色人力资源服务行业。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

统筹规划衔接;落实工作任务;协调加快项目建设。

二是要素保障。

完善土地供应;加大财政支持;健全人才体系。

三是完善考核评估。

开展动态评估;强化目标考核;构建监督机制。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