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关于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赋能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相关情况

发布时间:2023-12-08

【字号:

分享:

营口市教育局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提升教育品质,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下一步,市教育局将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在学前教育方面,我们将突出“普惠优质”,深入实施营口市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化公办园主体地位,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市及各县(市)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巩固在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6%以上。坚持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在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充分利用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薄弱园改造提升力度,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建立薄弱园帮扶机制,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优质园带动、公办园辐射等方式,加快缩小办园差距。

在义务教育方面,我们将突出“优质均衡”,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水平。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整合优质资源,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通过以城带乡对口支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等方式,实现乡村学校结对全覆盖,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25年,全市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省级评估验收的县(市)区占比达到50%。

在高中教育方面,我们将突出“多样特色”,开展好特色普通高中创建活动,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形成办学特色,加快形成“一校一特色”,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学校文化独特、育人成果丰硕”的特色普通高中。2025年,全市80%的普通高中通过省特色普通高中评估验收。同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县域高中的办学水平。

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将突出“实用高效”,实施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统筹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落实学校校舍、教室和实习实训室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吸引力。同时,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实际,打造优质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为营口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

谢谢大家!



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汤营

首先,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营口农业农村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由我代表市农业农村局解读一下《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制定背景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统筹谋划、分类实施,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形象工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持续净化整治农村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村貌,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起草过程

根据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关于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通知(厅秘发〔2023〕17号)的文件精神,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发挥我市乡村振兴工作的特色、亮点,广泛征求了各部门的意见,起草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经各相关部门修改完善后,于2023年11月13日以中共营口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正式印发。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具体目标上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

(一)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方面。聚焦食品工业强市建设,产业体系全面加强,供应链保障能力明显改善,到202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建设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带内50%以上行政村达到“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标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达到10万元以上,农文旅商深度融合,旅游设施、服务达到AA级以上国家旅游景区标准7个,村旅游年收入平均达到200万元以上。

(二)提高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方面。美丽宜居村全面建设,稳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全覆盖,实现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效全覆盖,建立长效机制,垃圾治理到位,到2025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美丽宜居村建设达到300个,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全覆盖、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

(三)提高农民现代化发展水平方面。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累计建强乡镇卫生院23所、村卫生室578所,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总体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包括编制实施村庄规划、实施农村垃圾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加快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亮化建设、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推进农村电气建设、推动农房改造、增强教育医疗养老服务能力、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强基政策、提升乡村治理效能14项工作措施。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考核、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舆论宣传4项工作措施。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实施方案》中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美丽宜居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工作情况。

(一)农村人居环境净化整治情况

自全市开展农村净化整治工作以来,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采取了具体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一定改观。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布工作专报21期,督导检查通报及问题反馈单153份,市级累计通报问题点位1758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全市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94587.5吨,清理村内水塘2012口,清理村内沟渠6845.98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73560吨,清理“三堆”6860个,出动人员139843人次,出动车辆83266台次。

(二)美丽宜居村建设情况

按照《营口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的整体目标,我市到2025年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达到300个,为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工作,全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为导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整和项目资金集中向美丽宜居村倾斜,截止2023年全市已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211个,市级美丽宜居村78个。

(三)乡村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农产品加工速效兼具,主要经济运行指标稳步向好。2023年,强力打造粮油、畜禽、饲料、果蔬、水产五大特色产业链,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体呈现向好的发展趋势。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4家。1-10月,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91.1亿元,增速2.3%;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05.1亿元,增速4.9%;全市投资超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25个;辽河开发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2亿元,同比增长23%。

二是围绕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依托我市稻米、海蜇葡萄等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先后获批盖州市、大石桥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石桥市辽河流域粳稻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熊岳镇等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2023年,将继续深入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着力推进思拉堡村等7个休闲旅游重点村建设。辽宁营口鹏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双宇饲料有限公司成功申报2023年省级“智慧农业”项目。

三是以示范为引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2023年,营口市大石桥市乡村振兴示范带依托岫水线及上白线串联百寨街道、汤池镇及周家镇三个镇级行政区、11个行政村,覆盖常住人口12779人。从特色产业发展、绿色乡村建设、创新融合方式等方面富民强村。目前已投入资金1.91亿元,已完成项目11个。

四是强化农业品牌宣传,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构建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基础,企业和产品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为示范的品牌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我市共拥有农产品品牌223个。连续六年成功举办“中国(营口)海蜇节”,成为营口市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引领海蜇产业走上国际征程,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主要节庆活动之一。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贯彻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着力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扎实推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洁化、城乡清洁管护一体化、管理维护常态化;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形成整治合力。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作为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统筹好“人、财、物”资源配置,加强资金保障,细化目标任务,实化落实措施;三是注重宣传引领,充分发动群众。在工作中及时梳理和总结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对于典型范例和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将其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四是聚焦培育现代农业体系,依托盖州市国家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大石桥市国家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鲅鱼圈区熊岳产业强镇等载体,做强乡村特色产业。五是聚焦粮油、畜禽、饲料、果蔬、水产品等五大全链条产业,重点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5000万元以上农业招商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涉农大县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力争2024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280亿元。六是强化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行动,完善营口大米、葡萄、海蜇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力争2024年,培育“一村一品”示范镇村2家,累计培育特色知名品牌达230个。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