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辽河文化产业带”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情况。
“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实现营口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大辽河是我市的母亲河,是我市的城市起源和根基所在,开发建设大辽河沿岸地区是传承河海文化、深化扩大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市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作出了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带”的战略部署。为科学指导“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编制《“辽河文化产业带”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营口市大辽河沿岸地区综合规划设计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在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局,聘请第三方团队,成立了《规划》编制组,开展《规划》编制,历时一年有余,明确《规划》思路和方向。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的规划多数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空间和用地上的保证,规划一经审批便成为项目审批的法律依据,更加偏重于为规划审批和管理服务;本次规划则是为了应对营口实现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现实需求,以“辽河文化产业带”的建设为切入点,带动营口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编制的规划,更加偏重于可实施、可操作。
《“辽河文化产业带”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营口市大辽河沿岸地区综合规划设计总体方案及行动计划》规划大辽河沿岸地区岸线总长度约42公里,包含由滨水岸线和陆域腹地区域,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围绕历史文化、生态文明、空间治理“三大主线”组织《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规划形成“一带,七廊,八片,多心”的空间结构,彰显盈彩活力水岸、生态复育延展、港产城文一体的空间特色。致力于把营口大辽河滨水地区打造成为彰显河海滨城风貌、生态历史人文交融、开放共享宜人的北方城市公共滨水空间典范,成为营口“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规划》的编制对推动大辽河沿岸地区的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后续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推动项目实施。以本次规划成果为依据,尽快组织指导近期建设的相关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近期重点项目的相关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