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位于营口综合保税区的侒琦乐器有限公司又有一批来自日本的钢琴顺利抵达,在企业进行保税修复后,这批钢琴又将重返海外市场。截至目前,营口综保区已累计注册企业506户,其中海关备案企业达236户。
西接亚欧大陆桥,东连海上丝绸路,营口港通天下,山海关不住。作为中国东北地区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口岸,营口不断传承对外开放的城市基因,热情地向世界敞开怀抱,形成开放融通的巨大引力场,将对外开放水平推向新高度。
2017年,营口正式进入“自贸时代”,联动陆海,联通世界,开放再出发。营口综保区、中央商务区、国际邮件(快件)中心等功能平台相继投入运营。东北跨境商品集散加工中心、日韩创新合作产业基地以及对俄果蔬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渐成规模。
今年1月,东北地区首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原产地证书从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发出,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了全新机遇。11家企业成为RCEP智库重点服务企业,享受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红利,让企业欢欣鼓舞。
对外开放,营口有着悠远而丰富的轨迹。1861年,营口对外开埠,一度成为东北地区经济、贸易、航运和宗教文化传播中心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享有“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的美誉。之后的历史进程中,营口对于扩大开放的时代命题展露出不俗表现。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鲅鱼圈区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曾经的小渔村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因港而建的鲅鱼圈区乘风破浪,最终因港而兴。2007年,营口港提前实现年吞吐量一亿吨的发展目标,跨入中国亿吨大港行列。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营口港协调发展的辐射圈不断扩大,“营满欧”专列又将俄罗斯、蒙古以及欧洲拥入怀中,尽享对外开放的红利。如今的鲅鱼圈区以做强产业为目标,全力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休闲旅游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对外开放既要“广”度,也需“温”度。依托自贸区、综保区、高新区集结合力,营口聚焦制度创新,让服务“优无止境”。2021年4月起,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入驻企业继体验“包容免罚”“审管联动”等改革举措后,再次享受到服务新政。“马上行、自在营”营商环境市场满意度品牌体系正式出台,三十条便企举措再次为企业打开了服务大门。
自挂牌成立以来,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累计推出创新政策505项,创新案例226项,全国复制推广创新经验3项、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推广2项、全省复制推广案例59项。2018年,营口片区“以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地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开发建设和“一带一路”四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营口开放发展的蓄能不断提升。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营口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榜上有名的城市。 在依港而兴的战略思想指引下,自贸区建设与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联动,初步形成了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多港联动,自贸区、开发区、园区、综保区多点支撑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口进出口规模连破400亿、500亿大关,总量始终保持全省第三位,近五年连续实现稳中有升。2021年,营口外贸依存度达到38.1%,居全省第二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论述响彻耳畔。新时代赶考路上,有着深厚开放底蕴的营口也将被赋予新的历史重任。营口将围绕对接全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建设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心枢纽等重点任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港区联动,充分发挥经开区、自贸区、高新区、综保区等重点开放平台试验、示范、引领作用,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