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营口要闻 >  正文

“王利明劳模创新工作室”驱动港口油品储运智慧引擎

来源:营口日报

作者:邓宏伟

发布时间:2025-08-06

【字号:

分享:

在辽港控股(营口)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以废旧设备为教材,以数字技术为赋能手段,6年来累计培训职工2400余人次,完成创新成果38项,为企业节省成本978万元。这支团队,就是王利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一个扎根一线、破解难题,用创新实践驱动港口油品储运设备智能化升级,驱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

2019年成立的王利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致力于研发新技术破解生产难题,还推动创新成果向教学领域转化,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安全技能实训基地,成为培育新一代港口技术人才、推广创新经验的生动课堂。

辽港控股(营口)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机修主管兼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利明告诉记者,“这些模型都是利用现场的废旧设备自己制作的。通过清洗、解剖、切割,再重新组装形成模型。同时还形成了一个二维码,员工可以通过扫码反复学习,涵盖剖解图、3D图、3D视频、原理、构造,还有操作规程、维修流程等学习内容。”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技能培训,让复杂的机械原理变得直观易懂,进一步巩固了教学成果。“自从来到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参加培训,看到这些模型,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设备的内部结构,特别是通过扫描二维码,能随时随地掌握设备的整体原理和一些维修技巧,为我们现场维修和操作带来很大的方便”,辽港控股(营口)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动力维修部机修班长田蕴铖说。

在完善技能培训体系的同时,王利明劳模创新工作室还在设备优化、工艺革新等领域持续深耕。其中,“自吸式离心泵和液动潜油泵叶轮防松装置改进”项目消除了油泵叶轮松脱隐患,相关技术方案已推广至省内多家油品企业。

工作室成立以来,王利明和队友们精准破解设备专业化维护保障工作难点,为港口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随着新成员的踊跃加入,工作室的创新动力持续澎湃。

“在未加入工作室前有一些创新的想法,常因资源不足或流程固化被搁置,”辽港控股(营口)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动力维修部仪表主管林丛对记者说,“加入工作室平台后,很多项目得以推进,例如A港池空气压缩机排风系统辨识标识,电动执行器精细化维修。通过持续的科技发展和合理化建议,不仅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还降低了维护成本。”

锚定创建“现代化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和“专利成果转化创新高地”,王利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正持续发力,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在实践中不断突破,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港口建设一线焕发蓬勃生机。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