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建立“走访把脉+直联直通+快办快结”三位一体商协会即时投诉响应机制,规范涉企执法,着力解决多头检查、随意检查、过度检查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日前,市司法局成立法治督察和行政执法监督联合工作组,深入制造、电商、医药、餐饮、物流等行业、领域的23家商会、协会开展调研走访,采取“座谈+问卷+个案访谈”形式,搜集不规范行政检查问题线索发放电子调查表200余份,发现个别行政执法部门存在首次违法免罚的执行力度不大、免罚清单的范围较窄,符合从轻减轻处罚条件的案件裁量偏重等10余个方面的问题。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张诗羚介绍,“对这些问题登记在册,逐一核查,督促立即整改,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问题反复的单位启动约谈、通报、问责程序等。”
市司法局推行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管理,健全完善全流程规范机制,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明确落实清单之外无检查、亮证执法、检查全过程记录等要求,全口径规范非行政检查入企行为。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严思琦介绍,“市司法局建立了‘135’快速响应机制,即在收到不规范行政执法线索后1个工作日受理,3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核,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重大线索当日研判。”
市司法局建立即查即改的长效机制,将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情况列入执法部门年度法治督察重要内容,对问题线索开展“销号式”核查,重点围绕执法主体、程序、结果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复盘。
市司法局法治调研督察科四级调研员张杨介绍,对查证属实的违法违规检查,启动个案法治督察程序或行政执法监督程序,向行政执法机关制发《法治督察建议书》或《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对典型案例适时向社会公开,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批、规范一片”的震慑效应。
编后话
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清单之外无检查”短短几个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对企业来说,就像吃了颗“定心丸”,能放心干事、安心发展;对执法部门来说,清单则是一个行动指南,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在监管中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同时,将检查事项向社会公布,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让行政检查更加规范高效、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