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营口要闻 >  正文

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来源:营口日报

作者:于小淳 吴镇平

发布时间:2025-09-25

【字号:

分享:

日前,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营口理工学院围绕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相关情况进行发布。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十四五”以来,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市科技局局长史建军介绍,我市与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24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累计推动353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产生带动经济社会效益达13.7亿元。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敬业(营口)中板有限公司、辽宁向阳科化集团等骨干企业,在成果转化应用中表现突出,累计斩获省级科技奖励23项。

政策是成果转化的“催化剂”,企业是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技术是成果转化的“关键点”。在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跑向市场的过程中,市科技局坚持持续优化生态、培育主体、攻坚技术、建强平台、汇聚人才,用一个个改革举措,推动科研与市场相向而行。

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突破2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43家,雏鹰瞪羚企业达240家,我市科技型企业数量稳居全省前列。“十四五”期间,我市获批省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21个,组织实施市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软科学课题61个,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00余项。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科技成果的“富矿”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营口理工学院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助推我市科技创新”为己任,全力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我市产业升级注入高校动能。

营口理工学院坚持“引育并举、校聘企用”的原则,着力构建与营口地方产业需求深度契合的人才队伍;聚焦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打造孵化载体,构建“校级实验室——市级工程中心——省级重点研发平台”三级科研体系,并坚持完善激励机制,营造了让科研人员“敢转化、易转化”的政策环境。

营口理工学院副院长屈力刚介绍,近三年,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45人,其中有30余人与本地企业联合,承担“营口市企业博士双创”项目28项,“营口市揭榜挂帅”项目5项;升级“营口市化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学院智能工厂”等校级科研平台,截至目前,学校获批“辽宁省菱镁矿高值利用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5个。

提出“能转的成果”,打造“会转的队伍”,增强“想转的动力”,畅通“有转的通道”。下一步,我市将站在“十五五”新的发展起点上,牢牢把握国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辽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机遇,立足我市产业特色与资源禀赋,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