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营口核翼经济开发区敢闯敢试、主动破局,探索实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模式,让企业“轻装上阵”,为招商引资打造了一条惠企利企的新路径。
“先租后让”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弹性供地机制,为企业“轻装上阵”减负松绑。企业在土地摘牌阶段可先以租金代替土地出让金,5年后再根据发展需求补齐全额地价,前期可降低用地成本56%,让更多资金能够流向研发与生产环节。
以菱云凯尔特精酿啤酒项目推进为重要契机,营口核翼经济开发区主动对接市直部门,深度参与《营口市工业用地 “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实施办法》制定,成立由管委会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协调自然资源、税务、司法、审批等多部门协同发力,从政策公示到完成司法合规性审查,全流程仅用时42天,较常规审批周期压缩近50%,跑出了政策落地的“核翼速度”。
为了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改革红利,核翼经济开发区坚持“项目为王、服务至上”理念,构建“1+3+N”服务体系,即由管委会领导牵头,整合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企业服务3个部门及国企力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
营口核翼经济开发区打出“容缺审批+绿色通道”组合拳,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压缩至48小时,较常规流程提速70%,实现“拿地即开工”。
“先租后让”供地模式中,土地前期处于租赁状态,为防范企业在租赁期内出现投资强度不达标、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问题,核翼经济开发区构建了“事前约定、事中监管、事后评估”的全链条管控体系。
营口核翼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相关人员介绍,事前,在《土地租赁合同》中明确约定企业的建筑面积比例、最低容积率、投资强度、产出效率和节能、环保等核心履约标准,同时与企业签订《履约监管协议》。事中,由开发区规划建设局、企业服务局等部门组建监管小组,定期开展实地核查。事后,在租赁期满前开展全面评估,对企业出现“未达到双方约定的考核标准”且“未按开发区要求完成整改”的情形,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有权解除《土地租赁合同》,由开发区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