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棒玉米,从播种、收获到加工,全程遵循绿色标准,就连加工剩余的玉米皮、玉米胚芽等“边角料”也被制成饲料。请跟随记者的脚步,看看一棒玉米的全链条之旅。
在盖州市青石岭镇商台村的玉米种植基地里,收割机正在作业。营口农佳嫂种植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杰握着刚收割下来的玉米说,他们从选种开始就选择传统优质品种,田间管理用的也都是农家肥和菌肥。
收获后的玉米,直接加工成颗粒均匀、香气浓郁的玉米糁,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营口农佳嫂种植畜牧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玉米糁凭借“无添加、原生态”的特点,受到消费者欢迎。
玉米加工后的“边角料”哪儿去了?在合作社畜禽养殖区,村民正在将这些“边角料”做成饲料。
目前,养殖区共养殖鸡5000余只、鹅8000余只。养殖全程采用“玉米副产品+青草”进行生态饲喂,不使用饲料添加剂,产出的畜禽和蛋类同样受到市场青睐。同时,鸡粪与鹅粪经过科学处理后,转化为优质生态肥料,用于玉米种植。
就这样,一棒玉米在 “种植—加工—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中走完旅程,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下一步,该专业合作社还将扩大绿色玉米种植面积,并开发更多深加工产品。
合作社负责人孟杰说:“我们要继续延伸产业链,把玉米胚芽油做起来,我也想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带动他们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