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锚定群众健康需求,以体系建设为基、以项目发展为翼、以提升服务为魂,从高质量医疗体验、基础设备设施配套、病原体检测监测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群众筑起一道更有温度、更具精度、更显力度的健康屏障。
今年7月,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正式开启运行,按照国家《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高标准建设,配备生物安全柜、水平层流洁净台等专业设备,划分出洁净区、非洁净控制区和辅助工作区等功能区域,形成了从处方审核到成品配送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十四五”期间,市中心医院还成功构建起国家级卒中中心、省级胸痛与创伤中心以及市级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的5大急诊急救中心。神经内科、儿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等4个学科获评省级(市域)临床重点专科,为5大中心提供了坚实的核心技术保障。
市中心医院在全地区率先推出“心电一张网”项目,整合资源,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市中心医院的紧密联动,截至目前已覆盖5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完成超过7000余份心电图的即时诊断和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救治效率。
在体系建设完善的同时,我市公共医疗服务项目不断涌现。今年8月底,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应急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完工启用,医院的诊疗设备、传染病应急救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持续完善,开放床位数350个,并新建标准化呼吸病房、层流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临床检验中心、血液净化中心、负压病房等。这些项目和资源的投入使用,标志着该院应对传染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标志着我市传染病医院标准化建设迈进新台阶。
“十四五”以来,我市不断提升群众医疗体验和病原体检测监测水平。营口市人民医院深化与大连医科大学、沈阳医学院等院校的交流合作,设立科研基金和科研课题,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科研能力。并于今年1月获得ISO15189医学实验室国际认可,成为营口首家获得此认证的医疗单位。
营口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峰介绍,这项认证标志着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准(方面)已达到国际标准,检测结果可与全球多国互认,能精准适配鲅鱼圈作为港口城市(功能区)的特殊需求。同时也为本地群众带来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医疗体验,助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
2022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新建的检测实验楼正式投入使用,楼内设有14个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5个理化检测功能实验室,年检测项目450多个,样品近万份,检测数据超31.3万个,检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据介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在全省率先具备全基因组测序能力,每年完成基因测序序列300余条。同时,通过5大症候群病原体检测、监测,形成全链条医防融合、医防协同机制,为群众健康筑牢了防线。
“十四五”期间,市卫健委致力于推动我市公立医疗机构搭建优质高效的服务格局,通过医院预约诊疗、现场导诊、“一号管三天”等服务举措,简化群众就医流程,优化就诊体验。同时,在硬件设施升级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持续攻坚,全市中医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