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王洪安便忙碌起来,屋外扫扫地,屋内擦擦灰、给绿植浇浇水、拿出采买好的水果瓜子……这是王洪安守塔的第22年,一年365天,每天在岗24小时,没有节假日。
往年春节,王洪安的儿子、儿媳妇、老伴都上山来陪伴他一起过年。但今年王洪安的儿媳妇生二胎,所以他们就不来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王洪安的同事们决定一起上山,看望老王,陪他说说话。
同事们下山后,王洪安也正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营口港鲅鱼圈港区位于我国冬季冰情较严重的辽东湾北部海域,台子山灯塔是我国最北端的灯塔,覆盖区域面积近800平方米。身为一名灯塔工,维护灯器、排查故障、及时上报情况并做好记录,是王洪安的主要职责。
每年冬季,塔上最大风力可达7到8级。在塔内刚走不到20级台阶,气温便骤降近10℃。进入灯笼后,王洪安便开始对灯具除尘、对全景玻璃下方融化的冰霜积水进行清理。当记者手握带着冰碴的抹布时,凉意顿入肌骨。
站在被他擦得干净透亮的灯罩旁,眺望,见渤海苍茫;脚下,舟车往来不息,货物进出繁忙。这些灯器是王洪安眼中的“宝贝”,更是港口往来船只的“定海神针”。守护灯塔、照亮他人,是王洪安20余年的日常,也是他心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回到塔下,记者已气喘吁吁,而65岁的王洪安脸上却是云淡风轻,不露一丝难色。
随着之前的灯塔工陆续退休,2010年起,这里就只剩下王洪安一人。面对恶劣条件和枯燥生活,王洪安说自己只能更卖力地干。此后的十几年,自己因特殊情况不在塔里住的日子大概就10天。必要时下山理发、采买,他也会叫来妻子帮忙看守,一点不敢懈怠。
“我觉得我的责任更重了,因为是一个人,这些东西都得我来保护、保养,干起活来更得细心。”王洪安说。
王洪安说,20余年来,他看遍了山上的景色,却唯独对灯塔看不厌,慢慢地,不仅对灯塔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与灯塔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
太阳落下,夜幕降临,检查完灯器照明情况的王洪安开始准备晚饭。虽说是一个人的春节,但仪式感和热闹劲儿却是一点不少。他边备菜边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拿手菜,不时感叹自己这些年来厨艺进步了很多。一会儿的工夫,干活一向麻利的王洪安就把红烧鲫鱼、猪蹄、青椒炒鸡蛋和盐爆花生米端上饭桌,他忍不住拿起手机与家人分享。与老伴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吃着饭。期间,王洪安短暂地想象了一下自己的退休生活。他说,身体好的话,一定要领老伴出去转转,毕竟一年到头老伴就在家这么守着,也挺苦的。跟老伴拜完年,王洪安又打开手机相册,翻翻孙子的照片。看到这里,王洪安又笑得合不拢嘴。
晚饭后,王洪安又出发了。他戴上安全帽、拿上手电筒,再次走出宿舍,到户外查看灯塔照明情况,并爬上灯塔检查灯器运行情况。
灯塔外,万家灯火;灯塔内,是王洪安平凡而伟大的执着:点亮一座灯塔,守护一港平安。只要灯塔亮着,进出港口的船舶就有安全感;只要灯塔亮着,他的心也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