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气象局就推进我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发布。
今年,我市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市,成为东北三省唯一一家入选的非副省级城市。在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综合指数上升至全省第3位。其中,气象服务水平全省排名第2位,发展保障水平全省排名第3位,科技创新能力全省排名第3位,气象业务基础能力全省排名第4位。
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艳萍表示,今年以来,市气象局共争取中央项目投资1834万元和国债项目投资620万元,相继开展营口海洋二期综合气象保障工程、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工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提升工程、市县台站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新建3部小型天气雷达,升级3套区域自动气象站和98套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围绕太阳能开发利用、粮食生产、水产养殖、港口服务等新建19套气象监测设施。新增3台车载火箭增雨发射系统和作业车辆,建成人工影响天气地面烟炉,今年开展人工增雨作业5次,为抗旱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市气象局建立基于营口双偏振天气雷达阈值指标等精细化预报预警机制,暴雨预报准确率达100%,强对流预警提前130分钟,暴雨预警提前100分钟。此外,市气象局构建营口“三水”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开展水稻生产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对比试验,气象服务全响应试验地块每亩增加效益约350元;《露地葡萄气象服务地方标准》发布实施,赋能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建立河蟹以及大宗淡水鱼的气象服务指标,开展淡水养殖气象服务。研发营口港掌上智慧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立《港口作业气象服务指南》地方气象服务标准,提升“北粮南运”大通道气象保障能力。
市气象局一级调研员李丕杰说,2025年,全市气象部门将高质量服务营口“三水”特色农业,全面提升粮食安全全链条气象服务保障能力;高质量服务“北粮南运”大通道,完善港口沿线、港区气象监测系统设施建设,打造“北粮南运”枢纽智慧气象服务平台,提升港口服务效益。继续夯实气象基础业务能力,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全面推进《营口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健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自动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