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2021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正文

“十四五”期间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建议

来源:政协营口市委员会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28

【字号:

分享:

民革辽宁省委直属营口支部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正在逐步实施,关键性、基础性、普惠性服务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在东三省率先取得突破,培育自贸区发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加快建立5G和工业互联网项目库,推动企业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升级,积极申报“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但是,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十四五”时期改进和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链之间配合欠佳,跨链互补性较差

基于地理位置带来的产业集聚和成本优势,我市在产业链融合方面存在不少发展良机。但产业链之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少,对跨行业平台的支撑微乎其微,即便是同一行业,也存在大量的链与链竞争,跨链互补性较差。

(二)现有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之间难以开展联动

我市现有大企业实力不足,使得政府在推动企业之间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遭遇瓶颈。企业都清楚作为平台主导者的优势,但真正要成为平台建设主体,对本地中小企业而言依然困难。自己做不了,也不想与其他企业联合,由此造成企业不配合、政策无法落地等现象的发生。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意愿低

大多数工业互联网服务在早期需要较多投资,后期信息设备的维护需要大量专业人员,许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和智能化处于“想得到却够不着”的状态,推广工业互联网面临很大阻力。

(四)传统产业与网络经济融合度有待提升

我市传统制造业产业集聚模式和互联网思维存在一定偏差。现有“4+3+2”产业体系(先进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精细化工、钢铁及深加工四个主导产业,镁质材料、汽保、乐器三个特色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78户规上企业中,虽然正在启动的5G、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项目有30个,但目前还没有“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项目。

(五)工业互联网人才严重不足、稳定性差

我市现有企业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可供发展的平台,不易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即使引了进来也往往最后会流失。工业互联网需要交叉背景人才,在我市进行平台开发的企业,无法短时间内从本地招聘合适人才。由于项目时间紧,只能临时调入相关人才,成本高、稳定性差。企业投机性强,也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造成一定影响。

为持续加强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好二级节点平台运营保障,为工业互联网企业架起桥梁

要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定位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子平台建设:

一是推进建设采销平台。实现采购、销售一体化服务。对通过平台流通的每一个物品进行标识,便于供销双方对所购买销售的设备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监督产品使用周期,实现为购买方提供优质产品,为销售方提供商机、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

二是推进建设公共研发检测平台。实现同类企业通过公共研发检测平台基础数据共享,从而节省企业研发资金,降低企业成本,增进企业交流,实现企业联动。

三是推进建设金融平台。为我市参与工业互联网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加快贷款审批、放款进度、提升融资效率,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推进建设设备租赁平台。实现我市工业互联网终端企业通过该平台将设备等固定资产通过租赁方式转变成流动资产,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

二、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推动工业互联网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以工业互联网助力总部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在我市镁制品、汽保设备、海蜇加工等特色产业的创新应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平台+产业”战略,形成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带动我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通过扩大营口“农创联”供销网络平台、“中国海蜇网”等平台规模进一步加深聚集发展效应。

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生态供给资源池建设扩容。我市拥有企业数量近10万家,其中全口径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9%以上,这些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力量。应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跟踪扶持制度,由相关部门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借力省工业互联网培育工作,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加强产业链横向配合,推动产业链互补。

三是逐步推进有条件企业实施多云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营口市支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推进重点项目企业工业互联网化进程,推进有条件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基础之上建立私有云和小型数据库,逐步形成企业云系统,通过云系统和大数据进行合理优化,使我市企业以数据化管理提升企业营运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大力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训体系,助力我市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

一是制定落实人才政策。进一步制定落实大学毕业生来营就业的优惠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合理简化相应手续,并且向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倾斜,提高来营开办互联网企业的吸引力,助力我市互联网企业发展。

二是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对我市计算机网络、信息化专业人才建档立案,统计相关人才学历、就职单位等信息;通过在我市就职的人才,开展政策宣传,进一步吸引、推荐、引荐相关专业人才来我市就职,对成功引进高端人才来我市就职的人员进行嘉奖;对我市相关专业人才缺口进行统计,明确企业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招聘;组织企业与相关高校洽谈签订定向委托培训协议,有效解决我市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

三是加强人才培训工作。相关部门开办相应培训班,对我市互联网企业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企业信息部门职工技术水平、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