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2021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推进我市“十四五”期间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建议

来源:政协营口市委员会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28

【字号:

分享:

市政协第四界别组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以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着力解决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和农村环境治理“五大工程”,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但是,距离党中央对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要求,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新期待,我市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企业排放量居高不下。2019年,全市煤炭消耗量目标为1582万吨,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耗强度高居全省第一。同时,我市钢铁行业排放的PM2.5占总体固定源贡献份额的52%,造成大气污染物减排压力巨大。

二是扬尘污染严重。2019年,我市大气巡查发现扬尘污染问题2235个,涉及堆场、道路施工、建筑工地、裸露土地等问题1719个,占比77%。扬尘污染对我市PM2.5的贡献率达到 22%~28%,直接拉高我市PM2.5浓度9.0~11.5微克/立方米,严重影响全年目标的完成。

三是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营口境内由港口到市区北部工农路过境的中重型柴油货车数量庞大,且油品质量无法保证,尾气污染严重。根据大气污染源解析结果,机动车尾气污染直接拉高全市PM2.5浓度约11.7微克/立方米。

四是污水直排、超排有待解决。2019年新建的4座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调试运行,但均未实现稳定运行,其配套管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大旱河、沙河沿岸污水直排、超排问题仍然存在,大清河(盖州段)降水期间污水溢流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五是垃圾处理存在缺口和违规。我市农村仍未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部分区域脏乱差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村镇规划落后,农村养殖区和生活区没有严格分开,法律法规对规模以下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放养管理缺位。目前,全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2100吨,但现有的规范处理厂设计处置能力不足1400吨,无害化处置能力不足,造成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我市原有的医疗垃圾处置设施于2015年5月停运,现每日3~4吨的医疗垃圾向锦州市跨市转移,环境污染及环境管理风险较大。

产生原因:

一是产业结构偏重。近年来,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已成为我市支柱型产业。这些行业具有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导致我市工业企业排放量居高不下。

二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较低。城市管理粗放或监管缺位。如,渣土运输遗撒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部分道路或区域脏乱差和扬尘四起的主要原因;堆场、道路施工、建筑工地、裸露土地等有效抑尘措施严重不足,甚至存在野蛮施工,成为扬尘重要来源。

三是污水处理投入不够。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亟待大量资金投入,但各县(市)区政府财政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导致污水直排、超排问题未能彻底解决。

四是环境基础设施支撑力不足。目前,我市农村仍未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城市生活垃圾尚未形成全程分类收运体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不足,缺少医疗垃圾处置设施。

为推进我市“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和农村环境治理“五大工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导,发挥政府全面调控作用

一是编制生态环境规划。在全面总结我市“十三五”生态环境成果与问题的基础上,尽快组织力量编制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制定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确保生态环境工作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推进。二是制订产业优先发展目录。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能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污染较低的第三产业,大力扶持环保企业尤其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企业发展。自贸区(高新区)、园区、开发区应结合编制园区循环化改革行动方案的契机,认真梳理园区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开展招商活动,逐步形成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是建立环境治理清单。以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为主攻目标,分类建立环境治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逐一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督导单位,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四是强化生态环保绩效考核。加大生态环保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权重,压实责任,促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强化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强化污染综合治理

一是加大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力度。因历史原因,我市雨污未分流,给污水处理厂冲击很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难以保证,在已建污水处理厂未实现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协调各部门使4座建成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运行是当务之急。同时,应科学谋划,加快工业企业和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力度和进度,确保“十四五”未彻底解决污水直排、超排问题。二是加大工业企业污染监管力度。针对企业污水或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不好用、不愿用及应付检查等现象,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和柴油货车治理实施进度。我市正在进行钢铁生产企业超低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使大气主要污染物有明显消减。应建立污染治理措施科学评估机制,及时、客观、公正评估治理效果,为科学施策、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四是将重点河段和大气重污染区域整改作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中之重。 “十四五”规划中应认真梳理排查重点河段、重点区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责任人,按照“五个一”要求压茬推进,力争用2至3年时间彻底解决问题。五是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后运营监管。目前,我市正在建设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分别采用焚烧和高温干热灭菌处理技术。设施建成投入运行后,要加强运营监管,确保企业设备尤其是垃圾焚烧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因为一次不稳定运行产生的二噁英排放量会远远超过正常运行全年的排放量。此外,还应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落实,规划中应明确在“十四五”末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城乡全覆盖。六是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现代化监管能力。我市应以扬尘治理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关部门应在今年内出台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施工围挡要求、车辆冲洗设施、出口硬化、洒水降尘、材料及渣土运输管理、散料和渣土覆盖、大风或大气污染三级天气停止相关作业等。深入开发利用“营口市污染源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推广过程监控、高空视频等其他信息化监管手段,查处一批有影响力、有震慑力的典型案件。

三、多措并举,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一是做好生态环境宣传。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会贯通到生态环境宣传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着力点,以解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为切入点,以提升群众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为落脚点,综合运用新闻发布、媒体采访等形式,向群众提供更多的生态环境信息、生态文化信息、新时代环保知识和价值观念,逐步形成“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二是重视网络舆情。把网民的“表情包”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晴雨表”。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处置,深入调查、认真核实,反映属实的要依法查处、认真整改;不属实的,要将问题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实事求是地向网民反馈沟通。三是营造良好舆论监督法制环境。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破除地区保护主义、消除媒体自身顾虑等,保障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实施,确保主旋律更高昂、好声音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大。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