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不仅明确了全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引发我市各涉农领域热烈反响。大家深受鼓舞,干劲倍增,纷纷表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抢抓农时种好粮,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乡村振兴广阔舞台上再立新功,当好新时代“三农”追梦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一条底线任务是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
眼下,辽南大地依然春寒料峭,但农业生产已逐渐升温,在老边区路南镇后塘村集体经济项目——碱地柿子种植基地内,关不住的绿意铺展开来。层层叠叠的绿叶下,一颗颗翠绿泛红的碱地柿子在藤蔓上生长旺盛。后塘村驻村选调生张乃文告诉记者,村集体所有的这5栋碱地柿子大棚,分别承包给了村里5户“边缘易致贫户”,三七开的分配模式更是将效益向边缘户倾斜。
张乃文告诉记者,现在农户每年稳定收入在3万元以上。看到中央一号文件,他的内心特别激动,也备受鼓舞。下一步,村里将下大力气抓种植技术,让碱地柿子进一步提质增产,他们也将拓展销售渠道,依托老边区网红经济优势,让碱地柿子在全国范围内早日出圈,让农户的收入再翻一番。
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压舱石”。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村积极落实“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依托村内种粮大户,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立忠说:“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后,立刻组织大家学习。村民现在种地积极性很高,全村一共有8家种地大户,都是机械化种地,从而保持粮食稳生产、稳增收,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播种了。”
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举办保护性耕作系列培训班,动员农机大户在保护性耕作基础上提质量、扩面积。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牢牢坚守“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的底线思维,组织农机技术服务人员为农民、农机手提供帮助和指导,提高农机具完好率,为春耕做足准备。
市农业中心农机推广科工作人员孙圣杰表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加强农机装备补短板,及时推行大型大马力农机丘陵山区适应的小型机械和高效智能农机,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