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科技局举办水产养殖技术成果推广会,加快水产养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水产养殖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此次推广会重点推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营口增殖实验站的对虾、鲤鱼生态养殖模式及病害防控等水产养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营口地区首次探索北方地区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1:9混养模式,该模式可降低养殖高温季病害风险、分散养殖风险,并提高养殖空间和资源利用率。
中国水科院营口站水产养殖与病害研究室主任申旭东说:“我们借助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技术,成功鉴定出罗氏沼虾耐高盐低温的关键基因,这为抗逆良种选育提供了核心支撑。依托这一成果,罗氏沼虾养殖区域可向北扩展,适养面积增加30%以上,养殖周期能延长15至30天,还能助力盐碱地开发利用,苗种成本降低20%至30%,大幅提升产业韧性及抗风险能力。”
鲤鱼是我国重要淡水养殖鱼类。近年来,鲤鱼养殖领域成果丰硕,鲤鱼新品种已培育成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贾智英说:“我们团队主要是进行鲤级新品种的培育,今天我将对我们进行培育的镜鲤“龙科11号”、鲤“龙科12号”,还有易捕鲤3个新品种进行介绍。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于中国水科院营口站,对这3个新品种推广示范,也希望我们这品种对当地的渔业的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次推介会还包含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工作进展和海水鱼类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应用研究及资源养护等内容。我市多家养殖企业及养殖户代表表示将借这次培训机会,把新技术快速转化落地。
辽宁宸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梁双说:“今天最大的感受是,水产养殖技术迭代速度很快,行业早已不是‘养好鱼就行’,我们养殖企业也得主动融入产业链,用‘精准化’替代‘经验化’,通过优化养殖模式、选择高附加值品种,切实降低风险、提升效益。”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聚焦技术落地与示范推广,精选3至5个条件成熟养殖场,打造水产养殖业成果示范基地,推广先进技术并形成可复制样板;组建由科研人员与技术专家组成的“水产养殖技术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培训指导,为养殖户及企业提供一对一难题解决方案,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