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传统非遗技艺被注入活化密码、阅读分享空间不断革新拓展、服务老弱群体意识转为实际、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持续完善,城市面貌从内而外“焕新颜”。
最近,满族伊尔根觉罗氏剪纸第十二代传承人赵聪卓照常在盖州市非遗工坊和沈阳市合作高校间奔波,教授学生剪纸技艺。除了每周3次的授课之外,赵聪卓还利用市文旅广电局等部门提供的平台和补助,带着剪纸“绝活”走南闯北。目前,他的团队累计培养全国各地的学生近3000人,70%的剪纸作品销往海外。一个月前,满族伊尔根觉罗氏剪纸被省商务厅认定颁发“辽宁老字号”牌匾,并被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纳为常务理事单位。
全民阅读是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位于辽河广场西南侧的城市书房使用面积约560平方米,集休闲、阅读为一体,囊括丰富的图书和数字资源,并在我国传统节日举办猜灯谜、阅读分享会等文化活动;今年4月,站前区雷锋精神发源地城市书房也向读者敞开大门,设有雷锋宣传读物、文学类阅览室、儿童阅览室、雷锋影院等9个功能区,助力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一个个阅读空间的革新拓展,成为书香营口建设的生动注脚;一个个热爱阅读的面庞,塑造着“以书香塑魂、让文明润心”的良好风气。
我市还不断培育志愿文化,各类志愿者队伍得到壮大。今年5月,市妇联组织开展“巾帼送暖 爱满滨城”巾帼志愿服务集市活动,辽沈银行营口市府路支行、营口博爱救援队等6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为群众带去科普知识普及等志愿服务;去年,团市委在春节、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市青联委员代表和青年志愿者到大石桥市周家镇初级中学、鲅鱼圈区芦屯镇初级中学等学校开展关爱农村困难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共为200名困难儿童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如今的营口,文明实践春风化雨、志愿服务随处可见、“好人现象”蔚然成风,随处诠释着城市的文明温度和精神高度。
文明城市气自华,崇德向善已成风。目前,助老公益食堂在我市已“多点开花”,我市适老化改造、服务老弱群体等举措实实在在惠及老年人。老边区老边街道办事处龙山社区助老公益食堂可同时容纳近百人就餐,每天烹饪至少20个菜品。在这里,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就餐优惠,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等人群还可享受送餐服务。同样的情况在站前区公园社区助老食堂也在上演。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培育并滋养城市发展的文明基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让城市的文明血脉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