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头条 >  正文

文明沃土育新苗

“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系列报道之三

——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塑造时代新人

来源:营口日报

作者:肖友竹 吴镇平

发布时间:2025-05-28

【字号:

分享:

辽东湾畔,文明新风浩荡;辽河之滨,少年意气风发。在营口,一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着青少年的精神家园。2021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工作新机制、丰富新载体、涵养新风尚,将文明基因深植青少年心田,交出了一份“机制创新有力度、阵地拓展有广度、实践融合有温度”的高分答卷,绘就了一幅“少年逐光、城市向新”的动人画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阳光则未来敞亮!”5月26日,站前区青年小学教育集团南开分校85名学生来到市检察院多功能厅,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检察开放日活动。“红色预警、黄色沟通、蓝色求助、绿色成长——记住这四色盾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德秋老师用情景剧形式教授防霸凌技巧,学生们踊跃举手互动,笑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

站前区青年小学教育集团南开分校学生霍祎桥在参加活动后难掩兴奋:“特别开心参加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检察院的叔叔阿姨们对我们未成年人保护的用心与努力,意义非凡,也让我更懂得法律守护成长的力量。以后我也要做知法懂法的小卫士!”

该校书记、执行校长张好介绍:“学校立足教育阵地,组建了我市第一支‘少年新锋志愿者服务队’,举办宣讲雷锋精神活动70余场,服务群众6000余人。以‘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共计16场,参与家长2000余人次,让阅读从校园延伸到家庭,构建‘学校+家庭’全民阅读新模式。”

一场场主题实践活动如星火燎原,点燃营口青少年心中的文明热情。四年来,我市以“童心向党”“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累计开展未成年人主题实践活动3120余场,学雷锋志愿服务1100余场;经典诵读、戏曲、书法进校园等活动举办400余场,覆盖青少年20万余人次,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创建“劳动 + 研学”品牌,吸引近万名学生走进乡村、企业,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品格。

思政课作为从小学就开始设置的一门课,要怎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吸引力呢?我市连连为如何上好思政课这道“旧题”答出“新解”——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在一起,思政课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场景不断切换,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世界走进课堂。

“原来电力工人的手套这么硬!绝缘服又重又厚,还不透气,穿上它连走路都非常费劲!”在《生活离不开他们》的思政课上,教室被搬进电力主题场馆,这一场景的转变,让学生们一改往日在教室里的沉寂,争相体验,积极参与互动。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出“重温红色足迹”“职业体验成长”“劳动创造幸福”等特色教学路线,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车间、美丽乡村等现实场景,全市中小学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率达到100%。此外,我市积极拓展实践阵地,建立社区少工委84个、少先队校外活动基地32个、“红领巾快乐成长站”23个、“乡村书屋”3个。这种“场景化育人”理念,让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奔赴”。

市教育局副局长关雪娇表示:“我们始终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铸魂育人重要使命,以机制创新破题、以实践育人增效,实现从‘量变积累’到‘质变跃升’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和2022年,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蝉联全国提名城市第1名,交出了一份‘全域育人、全程育人’的高分答卷。市委、市政府将未成年人工作纳入全局谋划,坚持优先保障,成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校外辅导站,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协同育人体系。全市211所中小学校、187个社区、682个村镇压实责任链条,带动26万家庭深度参与,形成‘事事有人管、层层有落实’的工作闭环。”

文明花开,未来可期。在营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从“盆景”变为“风景”,从“一枝独秀”走向“满园春色”。营口的实践探索证明: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正回归育人本质时,文明的种子自会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精神之花。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