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奋进。“十四五”期间,我市锚定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延伸,以“一站式”服务破解民生难题,用“数字化”方式畅通便民渠道,靠“创新型”机制化解治理梗阻,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渤海之滨落地生根,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社会治理答卷。
基层治理的温度,在“一站式”协同共治的民生回应里。我市以综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撬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从“多头跑路”向“一窗受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深度转型,让公平正义成为可感知的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市各级综治中心以“攥指成拳”的协同治理模式,将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援助、政策咨询等多元服务整合,打造“一窗受理、集成办理”的服务闭环。群众无需再“多头跑、反复问”,各类诉求在这里就能实现“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已成为市民共识。
市民史修丽说,她家室内墙体长期返潮发霉,多次找到小区物业和所在社区都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她来到综治中心,专业的调解员帮她梳理问题,对接各个部门,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
高效解纷的背后,是我市“1+6+N”三级综治中心工作架构的坚实支撑。市级中心统筹引领,6个县级中心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行和N个乡级中心稳步推进试点建设。今年,全市25家首批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实现治理力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盖州市综治中心主任黄鹤介绍,盖州市综治中心始终以优化流程为核心,建立“快速识别、精准分流”的标准化办理与快速响应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无差别受理、高效调解。该中心将重点推进镇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镇街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取得突破性进展。
数字化深度赋能,激活智慧治理新动能。我市以数字化为抓手,推动技术应用与安全保障、便民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起“安全可防、服务可及、治理可优”的智慧治理新格局。在安全防控领域,我市多部门组建中小学幼儿园校门口安全防范专班,实现安防检查全覆盖。在便民治理层面,民警与专业力量入驻社区,打破职责分工与信息壁垒,实现社区基础信息互采互换、实时更新,让“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确保群众诉求“随时提、即时达”。
市民李娜说:“现在联系社区民警很便捷,手机上就能直接沟通,不管是生活里的难题还是需要咨询的事,民警都能及时回应,特别省心方便。”
市公安局站前分局南湖派出所副所长曹德智介绍,通过技术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小区突发状况能快速联动处置,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可实时预警,市民遭遇困扰也能一键求救。
创新机制提质效,“矛盾化解”按下加速键。自今年3月开始,每月的14日,站前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百姓问事日”活动如约开展,法院、公安、住建等部门联合上门服务,以唠家常的形式,倾听群众诉求、化解忧心事,将“群众跑”变为“部门跑”。扎实推进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商圈义警”、镇办平安志愿者、“红袖标志愿巡防队”等多元力量协同发力,筑牢辖区安全屏障,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温暖坚实的力量。
“十四五”期间,我市不断探索治理新模式,通过机制创新打破职责边界,推动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万余件,矛盾纠纷处置率达99.86%,群众对矛盾纠纷调处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治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张晓达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破部门壁垒、强化协同联动,推进乡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深化矛盾风险源头化解与跨部门联动,推动治理从“物理整合”迈向“化学反应”,高效服务群众;深化数字赋能,完善风险预警模型,实现风险“主动预判”;深化“三调联动”,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打造群防群治平安志愿者队伍品牌,汇聚“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