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好营口理工学院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营口理工学院发展建设的关心关注,您提出的各项建议办法对学院的发展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答复如下:
一、对“增加实验室、实验设备”的答复意见
办学六年来,学院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2016年、2017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增长率分别为3.4%、2.9%、2.7%,截至2017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73.4万元。虽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连年递增,但仍低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要求“新增教学科研仪器年增长达到10%”的标准。2018年以来,学院的实践教学的办学条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市政府投入1270万元用于购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该年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增长率达到21.27%;2019年市政府计划投入800万用于购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计划实现年增长率11.05%,高于教育部要求的年增长率10%的标准。截至目前,按本科在校生4985人计算,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530.39万元,已高于教育部生均0.5万元的国家标准,基本满足各项教学要求。学院目前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科学研究等各项需求,下一步将对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和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大科学研究仪器设备的投入比例。未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鼎力支持下,全校教职员工有决心努力工作、奋力进取,必将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营口市财政局认为,“营口理工学院实验设备较落后,该院也一直向市政府申请新建实验室、实训楼等,市政府正在决策中。为支持营口理工学院的发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2019年,市财政安排预算资金12000万元,待市政府决策后,实施实验室建设。”
二、对“加大科研投入,营造科研环境”的答复意见
几年来学院一直在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不断地增加科研投入,目前以本科教学为先,特别是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需要,教学设备的投入是主导。但学院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多措并举拓宽资金引进方式,适时增加实验设备、检测设备等,努力建设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加大科研设备经费的投入,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营口市财政局认为,“加大科研投入,建议学院增强校企合作力度,提高合作效益,营造更理想的科研环境。”
三、对“成立研究机构、专业研究所”的答复意见
目前我院正在与营口市“四基地一中心”联合开展工作,筹建相对应的五个研究院所,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水平。学院在2018年与营创三征共同建立了辽宁省科技厅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今年拟与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成功建立省级创新平台,同时鼓励教师组建成立相应的研究所。
营口市财政局认为,“请理工学院与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对接,在申请产业专业创新平台的基础上,成立对应专业研究所,资金从校企合作解决。”
四、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营造吸引人才氛围”的答复意见
学院目前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如下:
1. 目前学院教师队伍可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只是在编专任教师占比偏低;
2.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在原来基础上普遍提高了住房补贴标准、设立了科研启动资金,在职称、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工作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具体政策已在《关于印发〈营口理工学院人才引进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营理院发〔2019〕21号)中明确,并报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备案;
3.学院已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经市政府批准,2019年制定高层次人才、硕士学位专任教师和工作人员招聘计划共150人,招聘公告已在营口人事人才网和营口理工学院网站发布,人才引进政策在公告中已明确向社会公布,招聘工作正有序进行。
营口市财政局认为,“营口市一直支持营口理工学院人才引进政策,并且同意该院《关于营口理工学院人才引进工作的请示》意见,2019年计划引进专业人才150人,引进人才待遇也有所提高。2019 年财政预算安排资金828.5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招聘、新增工资、引进人才住房补贴等。”
营口市教育局认为,“高校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子女按照《关于解决我市外来企业高管子女教育问题的实施意见》( 营政办[2018] 26号)文件精神执行。选择局直初中学校,由市教育局按要求办理;小学阶段入学,市教育局将协助营口理工学院与站前、西市两区教育局协商解决。”
五、对“成立校企合作处”的答复意见
一是学院内设管理机构需严格按照市委编办文件规定设置,不能随意增设。二是根据《关于印发〈营口理工学院部门职责范围〉的通知》(营理院发〔2018〕9号),学院教务处具体负责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目前学院校外实习基地70个,其中,营创三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富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营口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学院持续强化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定和实施了《营口理工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营口理工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营口理工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等文件,并采取多种手段确保实践教学专项经费足额到位、实践教学计划完整执行。未来,学院计划进一步强化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营口市财政局认为,“建议理工学院考虑代表的建议,成立校企合作处,加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于管理。”
六、对“制定相应政策,吸引学院毕业生落户营口”的答复意见
为吸引学院毕业生留营口就业,营口市人民政府对于营口本地企业和毕业生都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学院为吸引更多毕业生留营就业实施了诸多举措。学院制定《营口理工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权责清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并严格按照方案考核相关部门。同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抓就业主体责任,成立党政“一把手”为总指挥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逐级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一是以宣传动员为突破口,注重鼓励毕业生留营就业。多次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毕业生留营动员大会,通过留营政策宣讲会、本地企业推介会、往届留营毕业生报告会多种形式促进毕业生留营就业创业。二是以公租房政策为载体,推进毕业生留营就业创业。与西市区政府签署了为毕业生提供200套公租房租住协议,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后顾之忧,使得我院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能够申请公租房。三是以校领导带队走访为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市场。学院建立了校领导亲自带队,相关人员参与的重点用人单位走访制度,走访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20余家,促进了营口本地企业对学院毕业生的了解和认可,扩大学院知名度。四是以双选双展会为特色,促进企业和学生双方的了解。举办“双选会”,还同时举办“双展会”。学院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的同时,还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校生的才艺、特长和创新创业作品都可以在“双选双展会”上展示。通过双展,企业和学生在就业双选会之前彼此了解,促进就业。五是以校企联盟为纽带,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学院依托营口地域和港口发展优势,牵头组建辽宁省临港经济校企联盟,学院双选会联盟成员17家单位参加,共有43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校企联盟中多家企业与学院开展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六是以新媒体宣传渠道为媒介,做好留营就业宣传工作。学院广泛运用网站、微信平台、毕业生微信群、QQ群等载体宣传营口市人才引进政策,使毕业生及时了解营口市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增加毕业生留营的吸引力。
营口市财政局认为,“建议理工学院针对本地企业用工需求,相应调整现有专业。”
营口理工学院
201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