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关于食品安全的建议》(第94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08-16

【字号:

分享:

郭明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食品安全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现状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保障消费安全、保障农业产业安全为目标,坚持“产管结合”,不断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监管水平。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自2015年以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因此可以说我市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二是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由过去的多家减少到两大家,即农业部门负责农业生产领域到进入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前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进入流通环节和餐饮行业的监管。目前,我市3个县(市)区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建成了48个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设立361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三是监测能力明显增强。我市建成一个市级农检中心,两个县级农检中心,48个乡镇速检室和8个基地速检室,以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重点,以乡镇公益性检测和基地自律性检测为补充的“两重两补”检测体系已经形成,年检测各类水果、蔬菜能力达到15000个批次。现市检测中心通过计量认证、机构认证复评审,认证范围包括5大类,198个参数。四是执法监管能力持续加强。市、县、镇、村四级监管链条初步形成,构建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监管模式,充分发挥基层监管作用,深入开展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 2018年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起,罚没金额17000元,使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五是示范创建工作有了新突破。大石桥市被2017年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后,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该项目今年以全省第一的分值,通过了省农业农村厅的核查验收,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引领了全市创建工作的深入,为我市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客观说来,我市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标准化水平依然较低。我市生产基地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水平低,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小规模种植、一家一户经营方式,制约着农业标准化全面推广,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二是监管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目前的监管和执法机构不健全,县区和镇、村基层监管能力仍亟待提升,受到机构改革影响,刚刚理顺和建立不久的体系面临重新调整,一些工作缺位、停滞。三是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禁限用农药使用、常规农药残留超标,未到安全间隔期即采收销售,流动商贩非法销售农药的问题仍有发生。四是地区间工作开展依然不平衡。各县区重视程度、观念意识、手段措施等存在差异,导致个别县区监管责任落实不充分、工作推进不扎实,影响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整体进程。五是体制机制等深层次制约因素依然没有根本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薄弱、监管执法工作力量和力度不足、制度不健全、关键环节缺位、保障力度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机构和经费仍是困扰市县两级工作开展的两大短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您的建议,市农业农村局下一步将着力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组织领导。一要在责任上落实,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强化县级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农业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二要在措施上落实,抓住农产品监管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明确工作思路,强化目标管理,细化工作措施,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三要在工作上落实,要根据市里和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对部署的工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抓标准化生产。一要完善和推动农业地方标准的实施。结合我市生产实际,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和示范推广,及时将标准转化成易学好用的技术规程,加快推进规模化主体按标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帐。二要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及监管工作。制定和落实好我市“三品一标”工作计划,确保工作认证任务完成。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抽查工作,加大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检查力度,对高风险产品100%抽检,加强年检督导和飞行检查的有效性。

(三)抓执法监管。一要深入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春耕、秋冬种等重要农时,以及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针对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非法添加、违规使用、制假售假等突出问题,坚决做好“瘦肉精”、生鲜乳、农(兽)药、饲料等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二要加强日常执法监管。继续加大《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和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执法能力水平。组织开展生产记录及生产规程违法行为执法检查活动,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执法监管的震慑力。三要加大执法办案力度。针对禁限用农(兽)药使用、非法添加等突出问题,追根溯源,违法必查、查必到底。对危害性高、社会影响大的案件予以严办。对线索准确、事实清楚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四要加强产地环境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配合环保等部门做好耕地土壤污染详查,开展耕地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探索建立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净化产地环境,把好产地环境安全关。

(四)抓监测评估。加强风险监测力度,按照“乡镇速测、市县定量、市级统筹”功能定位,合理制定监测计划,不断扩大深覆盖面。并根据风险监测结果,督促问题突出地区跟进开展监督抽查,加大整改和执法查处力度。做好监测结果通报和发布工作,建立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完善监测数据库建设。通过监测结果通报、形势会商分析会等形式,开展高风险蔬菜品种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的风险排查和验证评估,做到家底清、情况明。

(五)抓示范引领。一是在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上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大石桥市是我市“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要在制度机制先行先试,树立标杆,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二是在质量兴农上发挥其示示范带头作用,借助安全县这张名片,在品牌强农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打造几个知名品牌,带动产业做大做强,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继续深入推进“双安双创”工作,督促我市其他县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紧扣任务、补齐短板,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六)抓质量追溯。进一步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加快县级平台建设,提高平台的开放性、实用性和服务性。引导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到追溯平台,积极推广“二维码”农产品包装标识,逐步实现规模生产者的农产品及获证农产品、农资产品全部可追溯,发挥追溯机制倒逼作用,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

 

 

 

营口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5月24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