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关于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第195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08-16

【字号:

分享:

田东宝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已交由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2018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和省贯彻落实意见,坚持把乡村振兴工作当成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努力实现农民受益、农业繁荣、农村宜居。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安排部署工作。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担任组长的7个推进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持续开展督导调度,将推进乡村振兴与扎实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有机结合,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实效。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营口市委 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营口市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营口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营口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意见》、《营口市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规划引导乡村振兴发展。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各类涉农专项资金11.6亿元,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为我市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与产业化发展。粮食产量再获丰收70.4万吨。全年新建1个精品水稻示范园、2个蔬菜标准化园、3个水果标准示范园,大石桥高坎镇党家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成功举办2018中国•营口海蜇节,滢辉海蜇、鹏昊牌营口大米、郑友和牌营口大酱等10件名优品牌产品入选2018“辽宁礼物”,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投资100亿元的林虾集团立体工厂化智能水产养殖产业园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进资。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老边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8.09亿元,增长12.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鲅鱼圈区芦屯镇被列为国家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项目镇。

三是传承发展传统农耕文明,促进乡村文明文化建设发展。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整合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0个村文化室,建设、改造100个农村文化(体育)广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进展,全国文明村镇发展到6个,省级文明村镇发展到23个、市级文明村镇发展到101个,十星级文明户3万多户。大石桥市虎庄镇高山村等6个村被评为全省文明家园示范村。

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1镇8村生态村镇创建工作已通过省厅验收,新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5个,新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12个,完成省下达我市农村改厕任务数3646座(含省级改厕示范村665座)。保护青山绿水,完成人工造林0.41万亩,森林抚育目标任务0.24万亩,完成大石桥市虎庄镇三街小流域侵蚀沟等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全市河长制管理体系基本建成,205条河流及34座水库全部纳入河长制工作范围。积极培育特色小镇,编制完成首批10个产业特色小镇规划,熊岳镇入选国家特色小镇,荣获全国最美特色小城镇50强以及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荣誉,何家沟被体育总局列入国家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名单。投入资金1900万元,推进建设19个美丽乡村项目。

五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从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721名到23个经济困难乡镇和644个村工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深化推进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选派工作组到乡驻村蹲点抓好60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调整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村党组织书记38名。深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了“村企牵手促脱贫行动”,动员、组织全市206家企业及社会组织与184个村“联姻”“结亲”。

六是继续抓好“五个一批”工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全市围绕7000人脱贫,10个贫困村摘帽的目标任务,全力落实五个一批,扎实开展工作。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投入资金1.89亿元,推进实施巴马香猪、阳光玫瑰葡萄、山野菜种植等244个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健康扶贫,投入934万元,为贫困人口购买新农合和购买扶贫救助保险,建立起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救助保险、新农合兜底的“四保障一兜底”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贫困户看病统一由新农合窗口垫付结算的“一站式”服务和大病住院合规费用100%报销;坚持低保兜底,重点县(市)提高低保标准13.2%,确保低保标准兜得住底;坚持教育扶贫,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42人,投入90余万元资助300余名在读学生;稳步推进危房改造,整合资金5200余万元,按时完成改造任务。

尽管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表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及重视程度亟待提高。少数领导干部和个别地区、部门没有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优先考虑的战略,没有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加以重视。

二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展缓慢,农村人居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包括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在内脏乱差的局面没有改变,甚至最基本的环境卫生都保证不了。

三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不够,特而不优、特而不强的问题突出;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合作社发展不规范,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产业链短,农业综合效益不强。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力度不大。农业生产水、电、路等配套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争取专项资金力度不大,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缺乏科学规划和保障措施,没有形成有效机制。

五是民生保障水平不高。农村公共服务阵地设施不全,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水平落后。乡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质量有待提升,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展缓慢。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一)突出巩固提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按照《营口市打好脱贫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营委办发[2018]69号)的安排部署,2019年要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及返贫人口脱贫退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稳定脱贫,实现对临时性返贫人口稳定脱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要在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夯实脱贫实效,确保不返贫,全面完成3547人脱贫任务。要继续落实 “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要通过开展“回头看”、疑点排查等工作,进一步细化帮扶措施,持续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救助保险等政策,保持对已脱贫人口各项扶贫措施力度不减,确保脱贫稳定,避免返贫,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委巡察办的联合督查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专人负责跟踪整改,明确整改时限,加快工作落实。

(二)突出实际成效,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要按照《营口市“百村美丽、全面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确定的工作目标,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水治理、村庄清洁、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确保到2020年末,建成100个美丽示范乡村,全面达到整洁村的标准。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渐推进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编制《营口市城乡垃圾整治方案》,建立城乡垃圾统一收运体系。二是抓好农厕改造与粪污治理。要加快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合理选择适宜我地区的改厕模式,确保2019年末,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55%。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便污水配套设施建设,2020年底设施配套比例达到100%。三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解决农村水体污染,改善农村水体质量与环境,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要严格落实《营口市河长制实施方案》,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四是抓好村容村貌提升和村庄清洁整洁行动。开展以“五清一改”为重要内容的村庄清洁活动,对农村道路、河流、农田、集贸市场及村内积存垃圾进行全面治理,消除垃圾堆和卫生死角。要建立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村民包门前的环境卫生治理网络,实现环境卫生常态化管护。要做好院内外的硬化、绿化等工作,实现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继续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全年义务植树100万株。

(三)突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要以调产增效为重点,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基础,逐渐实现产业兴旺。在优质、绿色、高效农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建设施农业5000亩;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培育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着力提升水稻、海蜇、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产品品质和产业化水平。积极利用大石桥市作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的作用,做大做强营口大米产业。要落实好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10个新建、续建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着力抓好盖州、大石桥两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继续办好海蜇节,建设海蜇出口加工区和全国海蜇集散地。

(四)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动力。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立营口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结合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下乡返乡创新创业等,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办法。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全面完成村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做好成员身份认定工作,确保能够保证村集体资产的产权量化到个人,让每个村民都能把集体经济发展当成自己的事,调动积极性。继续大力推进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孵化工程,重点抓好151个行政村的省、市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管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活跃起来。要不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培育、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

(五)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积极争取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补助资金,切实抓好四好农村路、防护林工程、重大农村水利工程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网的投资和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完善农村养老机构和设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农村文化设施开放扶持工程,争取扶持资金并向农村倾斜。2019年,再建设改造100个农村文化(体育)广场。深入开展“五进七送”文化活动,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创新“营口文化大讲堂”授课形式,实现全民艺术普及。要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村霸及黑恶势力,提升群众安全感。要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反对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农村社会新风尚新文明。

(六)突出提升组织领导力和服务带动力,抓好农村基层党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全面推行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设成果巩固提升工作。管好用好驻乡村工作干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备案管理。规范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健全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构建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七)强化资金保障,确保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一是要整合财政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继续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三是吸引工商资本下乡。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搭建好桥梁和舞台,优化投资环境,撬动社会资本下乡,参与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发展中,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营口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24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