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营口市委:
您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自然资源局作为全市海洋经济的管理部门,自组建以来一直立足于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营口现以海洋经济带为发展主轴,科学规划海洋经济总体布局;以“做强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为基本思路,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以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海洋产业集群为主要任务,构建发展海洋经济新格局。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建设沿海经济强市。
一、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支柱型产业
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港口现代物流业等一系列产业的加速发展,使之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海洋装备制造业
发展壮大海洋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的海洋装备制造业,建设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主导、高端产业集聚的海洋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以举办海洋装备博览会和成立交易中心为重点,加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力争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海洋装备产品定价、信息发布、批发和零售基地。
(二)临港精细化工产业
以港口为依托,着重建设临港化工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现代海洋化工产业,打造石化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抓重大项目,推动一系列大项目开工建设。
(三)现代港口物流业
高标准建设开发区港前物流园区,健全物流集散、物流服务、市场交易、信息管理、服务咨询和增值性服务等功能,加快推进综合服务区、产品展示及交易区、建筑材料及散货存储区、粮食存储加工区等项目建设。以港口和大型企业为依托,建立港口物流业国内外战略联盟。积极推进老港区北转战略,调整营口老港区功能,加强物流网点建设,积极拓展市场,提高物流市场服务水平。吸引具有较强实力的海运、船货代等物流企业在我市三港区,尤其是在开发区和仙人岛注册或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本地企业注册、开票的贸易量、货运量。将营口港建成汇集多种运输方式、多种服务功能的有机整体进一步探索商品整车进出口、汽车滚装物流服务业务,鼓励企业承接采购、销售等相关外包服务,搭建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和全球集拼分拨管理平合。
(四)滨海旅游服务业
依托滨海旅游优势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构建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加快推进望海珍珠湾、白沙湾黄金海岸、北海国家级海洋公园等进一步建设。要注重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带、旅游区,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积极拓展海上旅游及远海旅游项目,探索发展游艇产业;加快现代临港、滨海服务业发展,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临港服务业体系。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渔业养殖业及捕捞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海产品养殖效益,增加科技含量,对海水养殖品种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发挥我市沿海滩涂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把滩涂、近海与捕捞相结合,发展高效、特色的海洋渔业;积极健全渔业产业体系,扩展海产品深加工产业,选树营口自己的品牌,加大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进一步完善冰鲜、常温和超低温三大冷链;发展高端生鲜海产品采购、加工生产、分割包装、冷藏运输、促销扩售、货物配送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的水产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海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力争把我市建成东北地区海产品集散中心;加强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继续实行休渔、禁渔制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提高海洋生态功能和生态承载力;根据各沿海区域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全市渔港布局,扎实推进渔港建设,提高通航、停泊能力,建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渔港。
三、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高端产业海洋高技术产业,吸引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医药食品、海水淡化利用等重点项目。
(一)海洋医药食品产业
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医药新产品,加强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建立养殖基地;积极开发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保健品;构建海洋生物产业研究和开发平台,促进海洋生物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形成海洋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成长加速器,培育、引进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企业。
(二)海水综合利用业
鼓励和引导沿海工业大量使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建设海水直接利用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鼓励有条件利用海水的企业开展海水直接、间接利用;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鼓励临海电力生产企业利用余热,进行工业用途的淡化海水生产,实现余热的回收再利用。鼓励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我市。
(三)海洋金融服务业
扩大涉海企业信贷资金规模,密切银企合作,积极推介项目,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进入海洋经济领域,增加海洋新兴产业的信贷投入比例,提高中长期贷款额度;积极发展海洋保险业,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增加保险种类和创新保险产品,提供多种保险服务;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海洋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加强港前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开拓港口、物流金融支持,组建航运产业基金、航运金融租赁公司、航运保险机构,同时在物流服务基础上向价值链其他环节延伸,为物流需求方提供与物流相关的资金支付、结算、保险、信贷等金融衍生服务。
(四)海洋工程建筑业
加强发展海港建筑、海岸堤坝建筑建设,探索发展海洋隧道建设、海底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提高海洋工程建筑业对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拉动作用及对海洋经济其他产业的辅助、带动作用。
四、加快港口建设开拓东三省业务
加快港口建设,依托营口的有力位置,开拓东三省业务,有效增加港口的吞吐量增长。
(一)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快推进仙人岛疏港铁路、仙人岛疏港高速公路、鲅鱼圈港区南防波堤和鲅鱼圈港区高架疏港路等集疏运体系建设,确保港口货物运输高效快捷;同时,按照港口大物流、专业化、大型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定位,加快实施矿石堆场、煤炭堆场、汽车滚装堆场和重大件堆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港口具备现代化物流服务的硬件条件。
(二)加快保税港区建设
大力拓展现代化的港口服务和口岸功能,重点发展建设仙人岛保税港区,进步强化港口优势,以保税物流产业和临港增值加工业来增强港口的物流集聚效应,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创造条件。
(三)整合三港区建设
积极完善鲅鱼圈主体港区,加快建设仙人岛新港区,主动整合营口老港区,推进老港区北转。鲅鱼圈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矿石、煤炭、油品、钢材、粮食和商品汽车等运输,形成依托沈阳经济区、服务东三省的重要综合运输枢纽,同时积极拓展现代物流业及钢铁、矿石、粮食、蔬菜、水果等专项物流的服务功能,逐步发展成为沈阳经济区和东北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仙人岛港区以大型石化企业和后方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以油品、化工品和通用散货为主,集加工贸易、中转运输和现代服务为一体的新物流集散地;营口老港区结合城市北转,整合港口资源,完善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
(四)加快港城、港区联动发展
以港口为牵动以城市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抓好港口物流贸易区建设,全面启动港口电子商务试验区,高标准开发高端商务区,推进大宗货物交易中心、进口散杂粮交易市场、粮食专业市场等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港口金融发展环境,建成基金大厦、金融大厦,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组建投融资平台,开展金融超市、联保贷款等金融业务。
五、加强海岸带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明确海洋功能区划
海区主要功能为港口航运、临海工业和城镇以及滨海旅游、农渔业区。营口港仙人岛及鲅鱼圈港区发展港口航运,鲅鱼圈北部至盖州沙岗近岸发展临港工业、船舶制造,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大型临港产业,白沙湾、盖州北海、营口市区沿岸发展滨海旅游、城镇建设。近海南部海域保障港航功能。保障仙人岛和鲅鱼圈区域港口航运和沿海经济带重点区域临港工业建设用海,集约、节约利用海域和岸线空间,严禁盲目圈占海域和影响周边海域自然环境,维护浮渡河泻湖-沙咀、团山海蚀地貌的原生性,严格控制近岸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海湾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加强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海冰灾害的防护与治理。
(二)明确岸线利用规划
结合城区用地规划布局,将岸线分为生产岸线、生活岸线和自然岸线。其中,生产岸线包括渔港、商港、养殖、工业、仓储等;生活岸线包括居住、公园广场、公共设施等;自然岸线包括沙滩、礁石、滩涂、山地等。大辽河入海口-民兴河入海口9.3公里为生活岸线,民兴河入海口-新海大街4公里为生活岸线(旅游、商住),新海大街-咸水河入海口6.7公里为生产岸线(工业),咸水河入海口-淤泥河入海口14.9公里为生产及生活岸线(港口、商住、工业),淤泥河入海口-北海新区北部3.3公里为自然岸线(盐田),北海新区北部-团山海蚀地貌保护区北侧9.4公里为生活岸线,海蚀地貌保护区3.3公里为自然岸线,海蚀地貌保护区南侧-北海新区南部8.2公里为生活岸线,北海新区南部-望海珍珠湾北部6.8公里为自然岸线,望海珍珠湾5.2公里为生活岸线,沙河入海口-红海河入海口18.4公里为生产岸线(商港、工业),红海河入海口-熊岳河入海口9.4公里为自然岸线(沙滩)、熊岳河入海口-仙人岛8.1公里为生产岸线(商港),仙人岛-市域边界15公里为自然岸线(沙滩)。重点保护岸段为大辽河入海口、团山海蚀地貌保护区、月亮湾海滨、白沙湾海滨。
(三)加大海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组织编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积极推进防治船舶污染应急能力建设。
(四)加大海岸线防灾减灾自然生态修复
结合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关于推进“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有关工作的函》有关要求,我市初步计划对盖州市西边子村至望海楼附近、盖州市仙人岛村南侧、盖州市仙人岛村附近、鲅鱼圈区荣树林西北侧四段海岸线进行防灾减灾自然生态修复。
(五)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市加大环境防治
为保护海洋环境,我市积极开展近岸海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推进陆源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入海总量。通过加强对陆地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落实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削减污染物入海量;加大对大辽河流域污染治理,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解决流域面源污染问题;加强直排海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开展入海排污口调查和入海河流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港口码头及沿海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企业、政府部门安全生产与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加大港口码头及石化等沿海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海洋污染事件的发生。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坚持“污染控制、生态保护、风险防范”协同推进,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衔接,科学谋划、多措并举,打好渤海污染防治攻坚战。
联系人:李茂军,电话:2620300
营口市自然资源局
2019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