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扭转中小学生课后接受有偿补课现象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收到您的建议后,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办理此项建议。2018年8月,印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学校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市政府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局直初中课后服务工作,投入200万元用于市直4所高中的延时补助。各县(市)区政府也投入资金用于课后服务补贴。为进一步规范和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2019年6月,我市出台《营口市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管理机制。鼓励各县(市)区争取多方支持,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中小学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学校和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也可以按照课时数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二、加大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引导力度
市教育局出台了《营口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实施办法》,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讲师团,采取举办“家长大讲堂”“家长沙龙”“家庭教育论坛”等活动方式,大力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努力解决“教育焦虑”和“剧场效应”等问题。
三、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综合评价机制
针对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在招生文件中明确规定不得在义务教育阶段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考试,采取名额分配到校等方式进行招生;不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布学生高考、中考信息。
二是完善评价机制。明确不以升学率作为对学校和教师评价机制,代之以学生实践活动等综合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引导各学校千方百计丰富学生实践活动。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把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作为学校工作和学校领导工作年度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100分中占30分。2018年印发了《关于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意见的通知》,今年正在着手草拟《营口市关于中小学生减轻课外负担的实施方案》。
四、加强社会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通过投诉举报电话、专用邮箱、“校讯通”、举报公示牌、政风行风热线、电视滚动字幕、营口日报、营口晚报等方式告知公众,接受举报。寒暑假前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治理教育行风问题传单》,向学生家长、市民群众传播投诉方式。
二是全方位营造舆论氛围。利用“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及营口电视台《营口访谈》节目,多次对教育行风治理范围、整治重点、开展情况、取得成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解读和宣传。
三是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出台《关于印发营口市教育系统行风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营口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校违规办学和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处理办法(试行)》,实行“包保”制度,市教育局以局长为组长,各局班子领导为成员,按职责分工成立6个督导执法检查组。
最后衷心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营口市教育局
2019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