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关于振兴乡村文化精神建设的建议》(第155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10-11

【字号:

分享:

尊敬的常玉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振兴乡村文化精神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城乡公共文化基本现状

(一)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

图书大厦“四馆”即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市雷锋文化展览馆、市科学技术馆4月23日全面对外开放,开馆当日即接待参观群众达两万余人次。

市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2.1万平,服务空间1.3万平,现有藏书60万册,阅览坐席1500席,数字资源总量40TB。对外服务窗口18个,主要包括图书借阅区、报刊阅览区、视障读者阅览区、专题文献阅览区、公共电子阅览区、数字阅读体验区等,为读者创造了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空间,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新馆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读者服务区,并配有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自助杀菌机、触摸屏读报机、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等现代化借阅设备,实现图书馆各项业务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尤其是打破了以往人工服务的局限,设立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全时段自助式图书借还服务。此外,还开设了辽海讲坛、多功能展厅、共享工程展播厅等,通过开展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展览和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了阅读的快乐。

市少儿图书馆新增六大功能区:一是童学书院,用于开展国学讲座,以礼仪、诗词、书法、绘画等内容的场所,让孩子们通过专业的老师,身临其境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绘本馆,为低幼的孩子准备了中外著名绘本,并在绘本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亲子感情;三是综合借阅区,综合借阅区3.5万册的新书可以借阅:中外名著、古典诗词、儿童文学等各类的儿童图书,展示给读者;四是数字体验区,有3D海洋馆、书法体验等数字资源,用现代化的技术感染孩子,让孩子体会科技的力量;五是影视欣赏区,播放优秀少儿影视作品活动,通过影视作品欣赏经典,让孩子多一种阅读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阅读的快乐;六是低幼阅览区,有低幼图书2.5万余册,低幼报刊100余种,古典益智玩具等。

雷锋文化展览馆实际使用面积231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

平方米,馆藏展品3200余件。展厅展览分为《光辉人生》《独特文化》《军地情深》《永世传承》四个部分。对雷锋本人事迹、雷锋精神和全国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衍生出来的雷锋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展示。在展示手段上,用大量的视频,通过当事人讲述的方式,还原了历史事件的原貌,使展览内容更有历史厚重感,让观众更信服。

市科学技术馆建筑面积为7740㎡,展区总面积为2600㎡。新馆内在原有电与磁展厅、航海展厅、虚拟互动体验厅的基础上,新建设有生活安全科普展厅、基础科学展厅、VR体验厅。 新建设的生活与安全展厅将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等问题通过展品的形式展示出来,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交通习惯等。基础科学展厅通过向科学家一样的思考整体融入到展品中,将基础科学力学、机械学、声光电等知识原理通过展品的形式展现出来,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VR体验厅将现今前沿科技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展品向公众展现,通过计算机运算、模拟图形编辑等技术将虚拟的场景现实化,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公众感到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同时感受科学带来的快乐。

(二)文体惠民工程得到有效落实

投入500万元,完成了百村文化(体育)示范广场建设工程。依托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开展“营口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种艺术培训、讲座180余次,受益群众达50000人次。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开展“送信息(图书)”活动69场、“送演出”活动80场。

(三)艺术创作不断加强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辽剧《养女情》受邀参加第四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并获得金奖。辽剧《龙凤镜》、《三战张月娥》登上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舞台。

(四)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组织开展了“社区欢乐年”、“百姓欢乐年”系列活动,筹备了“相逢新时代”2018营口社会各界迎春联欢会、正月十五群众文化专场晚会,策划了首届营商大会文艺汇演,组织了广场演出周等文化艺术活动,陆续开展各类演出70余场,开展了百家讲坛导师进营口活动,辽宁首家崇贤馆落户营口明湖书院。成功举办以“孝行天下、大爱无疆”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营口望儿山母爱文化节”,通过开幕仪式、望儿山论坛、望儿山博览会等各项相关活动,向全国乃至世界打出了“母爱文化”名片。结合“营口有礼”系列活动,邀请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进行了“营口有礼”讲座。成功举办了以“书香营口新征程 不忘初心助振兴”为主题的营口市第七届全民读书节活动,营口市连续第五年荣获辽宁省全民阅读节优秀组织奖。

(五)文物保护工程扎实推进

积极推进金牛山遗址基础设施建设,《金牛山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域景观建设方案设计》已经编制完成。推进我市专业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工作,营口(牛庄)海关展览馆文物本体维修工程招标工作已经完成;营口中国近代海防炮台展览馆本体维修已完成;西炮台一期抢险加固工程完工,已通过专家初验。对熊岳果树科学研究所的日式建筑、树木园及熊岳农职院院内日式建筑进行现场勘察,并完成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预申报工作。

(六)非遗项目不断传承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49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市级39个。依托营口市首届营商大会和鲅鱼圈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活动,组织、策划我市“非遗”展演活动10余次,马拉松赛期间更是选调3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130多名传承人参加现场展示,多家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对活动进行了采访和报道,现场观众达3万余。

二、当前及下步振兴乡村文化精神建设相关措施

(一)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我市有33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了32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151个社区文化室,520个村文化室,347处文化活动广场。2018年,我市建设、改造100个农村文化(体育)广场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建设100个农村文化(体育)广场,每个广场面积达到800平方米以上,并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和灯光音响等相关文体设施。广场建设突出开放性、实用性、多功能性,以文化娱乐和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满足广大群众日常开展文体活动的需要。

市级层面。市文旅广电局将继续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工作下移的工作导向,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19年将继续建设100个农村文化(体育)广场,以及10个村文化室和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整合建设任务。市财政局2018年投入专项资金11989万元支持乡镇文化建设,其中:投入资500万元用于开展百村文化(体育)建设工程。投入资金277万元用于支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金牛山博物馆、虎石沟纪念馆、沈延毅纪念馆免费开放。投入资金70万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创建。投入资金100 万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投入资金101.9万元用于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投入资金150万元用于惠民演出。积极争取资金创造条件多渠道、多形式发展乡镇文化产业,同时我市乡镇财政预算已切实保障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2019年营口市财政将积极筹措资金,以确保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提升营口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县区层面。盖州市将在本年度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支持,继续推进标准化村级文化广场建设,拟建设标准化(面积达到800平方米以上,硬覆盖)文化广场50个。同时完成对已建成文化站、文化室和文化广场的修缮工作。大石桥市由于财政经费不足,近期很难将农村文化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镇级财政预算, 大石桥市本级财政只能保证部分文化经费。为了加快大石桥市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每年都会争取国家、省和营口市专项资金和设备用于农村文化建设,补充本级经费不足问题。2018年大石桥市共争取各类农村文化建设资金267万元,争取设备价值217万元。另外,在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设备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2018年争取营口富盛实业有限公司赞助资金 30多万元,开展了大石桥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昌河汽车杯”全民健身展示大会。

(二)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

市级层面。市文旅广电局2018年组织开展了“社区欢乐年”、“百姓欢乐年”系列活动,筹备了“相逢新时代”2018营口社会各界迎春联欢会、正月十五群众文化专场晚会,策划了首届营商大会文艺汇演,组织艺术院团、群众团队,开展重要时间节点公益惠民演出活动70余场。五年来,全市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达千场,参与演出人数达5万人次。2019年,我市将组织以“营口有礼”为主题的大型现代辽剧《礼之恋》巡演活动,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益演出15场,联合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各县(市)区文旅广电局开展百场公益惠民演出“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加大符合乡村观众口味、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的创作投入与展演活动,创新节目形式,增加节目内容,力求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财政从2010年起,每年拨付给市艺术剧院450万元文化发展扶持基金,用于群众文艺创作,专项的精准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文化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保障更多的文化活动走进基层。从2019年开始,市财政将此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和培育地方文化品牌专项经费,市财政每年以450 万元为基数,根据实际购买场次和地方文化品牌所需核拨,以达到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的目的。对文化惠民演出、春节晚会等各项演出活动也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演出顺利进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县区层面。盖州市2019年计划送电影下乡3396场,计划送文化下乡20场。大石桥市由于本级财力有限,每年都会通过争取营口市支持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2018年通过争取营口市支持,开展了5场“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6场“社区欢乐年”活动,丰富了大石桥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三)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借用互联网技术优势

市级层面。市文旅广电局将在2019年积极争取资金,继续农村文化(体育)广场、村文化室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并充分发挥营口文旅之窗、市文旅广电局网站、抖音及微营口、营口新闻网等平台扩大宣传普面、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

县区层面。盖州市将加强对乡镇文化站长和行政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平台,发挥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等功能。大石桥市通过努力建设,2018年分别建成了39个村级文化体育广场,6个省级标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两个省级标准镇健身广场建设。在加强场所设施建设的同时,号召、鼓励镇村开展群众喜爱的各类文体活动,2018年全市镇 村开展各类文化演出活动30多场,文化艺术培训8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2次,群众自发开展的自娱自乐活动2 万多次,农民阅读活动40多次,充分提高了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大石桥市农村文化互联网发展速度较慢,目前只是利用大石桥市建设的多媒体阅览室进行学习,“信息共享工程”本地数据建设暂未完成,与相关部门共建公众号也未取得进展,所以近期内还无法通过互联网、公众号向广大群众发布各类相关信息。今后我们将逐步加强建设,利用好互联网平台,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助力。

(四)广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市级层面。市文旅广电局、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将组织专业艺术人才和文化志愿者开展了“三下乡”、“五进七送”文化服务等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军营开展送辅导、送图书、送展览、送戏、送电影、送非遗,丰富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8年共开展送文化(辅导)下基层35场次、举办各类艺术讲座300余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60场。依托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开展“营口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涵盖声乐、书画、广场舞、艺术理论等课程,全年共举办各种艺术培训、讲座180余次,受益群众达50000人次。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流动服务,开展“送信息(图书)”活动69场、“送演出”活动80场。2019年我局将继续组织专业、群众艺术人才和文化志愿者开展“三下乡”、“五进七送”活动,全年组织20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示、展演活动。市财政2018年统筹安排资金70万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创建。2019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统筹建设集文化演出、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村级群众文化示范性广场,实现“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一屋一广场”的建设目标,满足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对于您提出的流动图书馆、流动舞台、流动美术馆等提议,我们将会同财政、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县区层面。大石桥市每年开展深入镇村的“文化志愿者下基层”演出活动均在10场左右,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动传习”展示、展览活动10场左右,“文化公益大讲堂”文艺辅导活动6场左右,“送图书进乡村”活动8次左右,“送科技信息”(小报) 8次30多份,已在镇级建设“流动图书馆”2个,通过各种流动文化服务的开展使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成果。

对于振兴乡村文化精神建设的提议,非常合情合理,对支持营口市村镇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建设,我市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会更加关注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加快推进乡村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保障乡村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生活的权利。


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19年5月16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