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75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06-22

【字号:

分享:

民盟营口市委员会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营口市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强市建设。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逐步构建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得到较大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注重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市的实施意见》《营口市科技强市工程(2017-2020年)实施方案》和《营口市推动科技创新十项政策》等政策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全市的创新创业热情。2019我市创新创业大赛,共88户企业报名参赛,吸引了17户科技型参赛企业落户营口高新区,累计注册资金达13201万元,同时我市首次承办了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赛。

二、注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我市确定的“四基地一中心”产业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2019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859.8亿元,增长32%。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9亿元,占GDP1.41%。2019年,全市科技工作聚焦M&M、E&E为主攻方向,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设创新创业高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航空用大型高精度断环挤压结构件的研发及产业化”、五矿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高效焊接用厚钢板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批省重大专项。

三、注重科技型企业培育

聚焦我市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吸引和培育带动能力强,关联效应突出的科技型企业,通过优化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资源,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创新,形成以科技型企业为核心,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群落。一是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大调研、大走访”,了解企业的申报诉求,做好优惠政策的宣传及服务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科技型企业的认知度。二是组织各市(县)区、园区继续挖掘有潜力的企业,并有针对性地做好业务指导工作。三是加强对科技型苗企的辅导,按照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不同的发展程度,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截止到目前,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注册220户,5户“瞪羚”企业和1家大企业平台化新型创新主体,重点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

四、注重开展产学研合作

针对我市科技资源相对匮乏,市属院校、院所力量分散、规模小、水平低,企业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积极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大力推进我市与高校院所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市政府先后与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23所高校、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校地层面推进实施了一批合作项目。

五、注重招才引智

按照我市招才引智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大了科技创新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深入探索政校企三方深度合作新模式,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打牢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2019年实施了“企业·博士双创”计划,共实施19个项目,获得市级人才发展专项基金100余万元。积极参与“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开展国际间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精尖”人才。加快构建人才保障机制,以高端外国专家与科技人才引进为重点,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科技人才与外国专家库,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打牢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二是依规完成各类来华工作许可审批,积极引进国外“高精尖”人才,2019年共为159家企业办理了注册手续,为152名外国人办理了来华工作许可业务,常年在营工作的A类人才达13人,在营口工作的外国人数量、质量均明显提升,来自欧美等国的高端人才逐年增多。三是高标准举办了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2019年营口科技活动周。

六、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是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着眼解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法、方式问题,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带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发挥科技驱动作用立足我市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营口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依据省科技厅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管理改革的统一部署,加速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打牢我市科技创新基础。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的整合力度,积极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在我市布局建设。

三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服务企业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服务环境,抓好科技营商环境建设,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公平公正、热情周到的服务环境。加大科技政策培训,按照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的部署,尽快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

四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巩固我市已有的合作成果,积极推进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深化沈阳化工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相关院所的合作,推进我市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五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推进科技招商。突出重点国家、重点区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德、日、韩、俄、以色列、东欧等“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间科技合作交流,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招才引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充分利用汇仟支点、海创周等人才平台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科技金融的支持与合作,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智活动,力争引进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我所用,做到引人与引智相结合,为营口振兴发展引入外脑、注入活力。

 

 

营口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4月9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