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营口市委员会:
您处提出的《关于加大文化创意植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营口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十三五”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强化政府主导,实施项目牵动,大力发展温泉文化旅游、海滨文化旅游和乡村沟域文化旅游,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扩大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强化文化旅游行业监管,优化文化旅游接待环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新常态下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主要成绩及具体做法
依托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深入挖掘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努力打造温泉休闲度假和康体养生、海滨浪漫都市和开埠文化、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乡村沟域和民俗节会活动等文化旅游产品,推进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是强化旅游市场宣传。围绕我市夏季“山海避暑 泉在营口”旅游品牌,在南京举办“山海避暑 泉在营口”夏季旅游推介会暨“营口有礼”文创征集大赛发布会活动,集文创项目启动、文旅品牌发布、文化产品体验为一体,融入“营口有礼”的文化内涵,将营口的地方文化通过文创产品、文艺表演、图片展示等方式贯穿始终,创新式的采用科技手段,通过幻灯效果展示营口鲅鱼公主等标志性旅游形象,全面展现营口的自然景观以及多彩的人文风俗,并让来宾近距离感受营口海、泉魅力。组织参加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亚洲文化旅游展、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日文化旅游交流大会、2019北京斯迈夫体育产业大会等活动。制定修改《营口市引客入营招徕奖励办法》,对引进会议及承办活动奖励资金进行审核,激发企业吸引客源的积极性。
二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向前发展。始终坚持以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向前发展的思路。开展旅游资源全面调查,将我市文旅资源归纳为“山海河林泉寺”。其中“山海河林泉”属于自然资源;“寺”是我市历史文化的代名词,代表我市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此为基础进行文旅资源和产品开发,形成了以海滨、温泉为主打,以乡村沟域、商埠文化为辅助,以文化、民俗为灵魂的文旅产品集群。2019年以来,组织部分文史、建筑与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开展名人故居调研,对我市范围内的历史名人故居现状进行实地考察,首批筛选出我市历史上12位名人的故居,形成《营口市历史名人故居调研报告》。推荐“中东铁路建筑群—满铁农事试验场熊岳城分场旧址”、“关东气象观测所营口支所旧址”和“盖州钟鼓楼”等三个单位参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近期北海海温泉的发现和挖掘、盐滩的有效利用、老边区文旅资源的整合等,都给营口文旅产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做强品牌吸引游客来营旅游。以“河海泉城、休闲营口”为全域旅游目的地城市整体形象,着力打造并推广“世界最大滨海温泉群、东北亚最具特色海岸线、中国最有影响力母爱主题康养度假区、东北最早港口商贸文化肇兴地”等系列主题旅游形象。立足“四个季节”凝练旅游特色,确定分季节推出“鸟飞湿地 花开营口”(春季)、“浪漫海温泉 休闲在营口”(夏季)、“六水之乡 康养营口”(秋季)、“很暖很鲜在营口”(冬季)不同旅游主题,在长沙举办2019营口冬季旅游推介会,我市海滨文化旅游景区对东北内陆城市群传统旅游客源地和京津冀地区新兴旅游客源地旅游者产生了愈来愈大的吸引力,夏季高峰期单体海滨旅游区日接待突破10万人次,五大海滨浴场日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
今年将培育精品民宿作今年重点工作来抓,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制定《关于乡村旅游民宿发展实施意见》;《营口市民宿推广实施意见》;《营口市精品民宿评选方案》等,评选一批具备文化类、乡村类、温泉类、海滨类等特色的优质民宿,评定推出我市精品民宿,树立品牌带动我市乡村旅游振兴发展。
四是深入开发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文化旅游资源。2019年以来,组织部分文史、建筑与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开展名人故居调研,对我市范围内的历史名人故居现状进行实地考察,首批筛选出我市历史上12位名人的故居,形成《营口市历史名人故居调研报告》。推荐“中东铁路建筑群—满铁农事试验场熊岳城分场旧址”、“关东气象观测所营口支所旧址”和“盖州钟鼓楼”等三个单位参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近期北海海温泉的发现和挖掘、盐滩的有效利用、老边区文旅资源的整合等,都给营口文旅产业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民俗非遗项目进行全方位梳理,与东北大学、恭王府等机构合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目前已经整理民俗藏品33类,1836件,新挖掘非遗项目近百项。召开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专家推荐论证会,向省文旅厅推荐14个项目申报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营口陈氏面塑工艺、营口木浮雕工艺等5个项目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深入挖掘“非遗”产品的基础上,出台“非遗”产品进景区的奖励办法,给“非遗”产品提供展示宣传和产生效益的渠道,更增添了我市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同时,包装“非遗”产业项目,积极筹备建设营口民宿“非遗”展馆。
为促进我市经济和文化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今年策划开展“寻找营口文化记忆” 活动,通过找寻和学术研究发现、挖掘新的历史资料,让营口的历史脉络更清晰;搜集、征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实物,保留历史;在深入挖掘属于营口“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全面释放城市和乡村旅游魅力,开发一批旅游项目,打造营口文化新地标和城市旅游目的地。
五是大力推进文旅商品开发推广。开发具有营口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将雷锋文化、母爱文化、礼得文化与旅游商品有效结合。2019年7月中旬,我们与猪八戒网、同程网合作,在南京联合举办营口有礼全国文创大赛,将大赛与旅游推介相结合并在南京全面启动,使旅游推介会和大赛启动同步推进,有上百家媒体对大赛进行宣传。专门对接50余家各类文创机构,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扩散性和快速性特点,在网上开通投票链接,征集到作品上千件。弥补了我们文创产品市场的空白。
征集我市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大力开发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非遗产品、特色农产品等系列乡村旅游商品,制定旅游商品评价体系,对于符合标准的商品,以“营口有礼”命名推出。积极筹备旅游商品展,为商家、农户提供宣传平台,利用大力宣传推出的旅游商品,搭建特色农产品与旅游景区景点物流平台,鼓励在景区游客中心、游客集中区域发展旅游购物场所,支持开展前店后厂式游客参与体验式销售,同时,综合运用媒体与网络开展品牌商品营销。适时组织乡村旅游商品集中展销活动。打造特色农产品诚信销售网络,成立乡村旅游商品协会,培育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搭建营销平台,推进乡村旅游消费升级。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五项工作任务。一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市古代和近现代建筑遗存及其影响力,打造文化名城、文化名街、古城小镇等城市旅游品牌,开发访古文化旅游产品;二是充分挖掘营口历史文化、传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独具特色的河口商埠文化旅游、敬母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海滨休闲文化旅游、温泉康养度假旅游、沟域生态文化等旅游产品,开发独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三是赋予河海林泉等已开发的自然资源旅游区(点)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注入文化元素,使这些在旅游市场已经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景区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市场号召力;四是促进旅游与新业态的融合,开发体育文化旅游、休学文化旅游、健康休闲文化旅游等新的文化旅游方式;五是深入挖掘营口乡村民俗文化,发展营口沟域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实施文化引领、整合创新、协同推进,实现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