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企业招工难、留工难问题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招工难”已经成为影响我市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将解决我市企业缺员问题列入工作重点,精心谋划,全力推进。
一、制定扶持政策,保证措施到位
2007年和2008年,市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印发营口市解决企业招工不足问题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营政办发[2007]38号)文件和《营口市解决企业招工不足问题若干扶持政策的补充通知》(营政办发[2008]47号)文件,规定了我市鼓励外来务工人员来我市就业、政府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扶持政策。政策涉及企业筹建职工公寓比照生产用地,减免土地规费政策;户籍准入落户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与城市居民的子女享受同等待遇政策;企业在有关部门信息网发布用工信息免费政策;约束企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维权规定政策等。
二、积极促进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缺员企业转移就业
为解决我市缺员企业用工难问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力资源和就业事务中心积极与我市东部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富足地区的乡镇联系,开展劳务对接活动,促进东部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缺员企业转移就业。
(一)开展调查,摸清资源底数。通过调查,做到三个清楚,即: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底数清楚、个人基本信息清楚、求职需求清楚。
(二)畅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根据东部山区剩余劳动力在就业方面的不同需求,与有相应技能需求的企业联系,采取“送岗位、送信息、进山区”活动,并与大石桥市、盖州市就业部门在地处东部山区农村大集召开 “企业用工洽谈会”。
(三)大力开展普惠制技能培训,为企业输送具有一定技能的务工人员。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提高我市东部山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对企业需求量较大的车工、钳工、计算机等工种,在具有合格资质的市(县)区普惠制培训基地,招收本地区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进行免费的普惠制培训,组织培训合格取得技能资格的学员与缺员企业进行对接。
三、近年来我市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工作主要措施
(一)开展缺员企业用工需求的跟踪调研工作。我们采取通过各市(县)区上报、电话跟踪、劳动力市场调研、实地走访企业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最新用工需求信息,通过整合我市重点项目、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为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引导企业内部挖潜,提高人力资源引进的吸引力。引导企业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人性化管理程度。促进外省市劳动力向我市转移就业,使我市缺员企业在同行业,同职种,不同地区具有竞争力,形成人力资源引进“洼地”。
(三)采取“走出去”策略,到外省市进行用工洽谈。借助“年初春风活动月”和各基地的大型用工洽谈活动等,组织我市缺员企业到剩余劳动力富足地区参加用工洽谈会,为供求双方搭建 “直接见面、自主交流、双向选择”的平台。
(四)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促进人力资源引进。为促进外埠劳动力向我市转移就业,解决我市缺员企业用工不足问题,几年来,市人力资源和就业事务中心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及本省外市剩余劳动力富足地区的79个部门建立紧密的政府间劳务协作关系;建立与各乡镇、学校、有关部门信息畅通、输出便捷的劳务用工网络体系,形成营口劳务引进基地。免费为我市缺员企业发布用工信息,组织当地劳动者与我市缺员企业供需见面对接活动,有效缓解了我市缺员企业用工不足的矛盾。
(五)拓宽用工信息投放渠道。加强了与东三省地区主流媒体,特别是与辽宁电视台和辽宁日报进行了深度合作,并在《上海东方网》、《湖北荆楚网》、《广州金羊网》、《中国江西网》、《山东齐鲁网》、《广东南方网》等网站大量投放我市缺员企业用工需求,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传播范围广,辐射面积宽的特点,为我市企业发布用工招聘信息。
疫情期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全面拓展线上就业服务渠道,充分利用“营口人事人才网”等渠道,设立重点企业招聘用工专区,提供开复工信息板块,随时为企业招聘用工提供在线支持。
(六)采取“请进来”策略,诚邀人力资源富足地区的组织者来营考察对接。邀请剩余劳动力富足地区的劳动就业部门、乡镇及中职院校领导来我市到缺员企业参观考察,扩大我市企业在外省市的影响力。
(七)做好外来务工者的权益维护和跟踪服务工作。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政策法规,对引进人员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维权卡,建立定期跟踪回访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我市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工作的基本情况。本年度,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做好我市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各地的经济都在稳步发展,人力资源引进工作更加艰难的情况下,我们将突出抓好我市市情、企情的宣传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全力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工作,为缺员企业服务好。
营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 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