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现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四基地一中心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我市主动融入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总体布局,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整合组建了“四基地一中心”,即铝产业基地、钢铁及镁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粮油加工和饮食品产业基地以及物流与旅游产业建设发展中心,为产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和保障。在“四基地一中心”政策引领下,营口的结构调整让优质的民营企业脱胎换骨、超越自我。
关于提案中提出的成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建议,我市为进一步理顺“四基地一中心”与市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工作业务关系,强化统筹协调和协作配合,经市政府同意,建立“四基地一中心”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任务是在市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市铝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市钢铁和镁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市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市粮油加工和饮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市物流与旅游建设发展中心工作。研究拟定各产业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督促落实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预测分析各产业发展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技术改造、审批服务、投融资平台建设、招商引资等全过程服务;加强各部门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建立信息通报和数据共享机制;组织开展联合调研、专项督查和检查等工作。联席会议由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旅游委、市农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发展局、市铝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市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市钢铁和镁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市粮油加工和饮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中心、市物流与旅游产业建设发展中心等部门(单位)组成。
关于将项目统筹分类安置到产业园区等内容,经过研究,我市已经出台了《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跨县(市)区、园区飞入地与飞出地建立财税分成、利益共享机制,利益分享期暂定10年。全部税收收入,包括项目建设、土地使用等缴纳的税款由飞入地税务机关负责征管,按属地原则就地缴库。对新上项目建设期间和项目投产前3年内形成的税收按飞出地和飞入地7:3比例分享;后7年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地方留成部分按飞出地和飞入地3:7比例分享。对既有企业搬迁项目投产后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县(市)区与园区分成部分,原则上飞出地和飞入地按7:3比例分享。重大项目双方协商确定具体分享比例。对各县(市)区、园区招商引资进驻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的项目,执行《关于明确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财政体制及相关政策的通知》文件,期满后执行本意见。
关于规划产业集聚区工业园的相关建议,铝产业园方面:一是统一规划,产业链中下游,大中小规模协调发展。以忠旺铝业高端铝产业园为龙头,依托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大石桥市、自贸区铝加工企业统筹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千亿产值的世界级高端工业铝材及深加工制造基地。在空间布局上进行顶层规划和设计,集中规划几个不同功能的产业集聚区,集中统一管理。实现规划统一化,布局层次化,发展优先化,建立合理的中长期发展布局,规划一批,形成一批,引领一批,落实一批,实现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加工、深加工、循环加工合理布局,产业链科学发展。二是加大铝加工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忠旺、鑫钰铝业、东林铝业等重点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引领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联系网,发挥重点企业作用,辐射多品种产业有机结合,通过重点企业的牵引作用盘活零散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三是培育有特色的铝加工产业集群。在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引进“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形成更为完善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围绕高精铝深加工、高端铝制型材、汽车配件、再生铝循环利用等项目,努力把营口打造成为国内铝产业发展重点区和高端产业链聚集区。四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围绕铝消费的重点领域,打造若干个高中低档结合、专精特新各异的产品体系,占领产业链末端,实现差异化发展。瞄准高科技产品,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力度,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自主研发能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加强自主研发和拼购的方式提档升级。其他自主研发能力稍弱、实力一般的企业,也可以联合各大科研院所和高校,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行产品提档升级。
石化园区是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市化工园区有仙人岛化工园区、沿海产业基地化工园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两个园区,以去产能、补短板为核心,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按照“优化整合传统化工、强化提升石油化工、升级推进新型煤化工、发展完善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思路,通过优化原料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向一体化、集群化、基地化模式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宣传,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紧紧围绕“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产业升级、企业上市”四大目标,通过政策引领,促进企业投资。整合行业资源,将有市场的企业和市场人才以及资金和资本有效结合,同时加强与高校院所和高校人才合作,提高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打造我市化工产业集聚地。二是加大科技投入,走高端发展路线。健全我市重点石化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新体系,从产品研发、加工制造技术、设备和标准等方面创新发展。在前沿科技领域加大投入,应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等举措,做行业的领头羊,促进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三是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作为支撑营口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不断推进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发展新兴产业等方式,为我市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加强企业规范化建设,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引导石化企业加强风险管理,识别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强度,妥善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和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钢铁及深加工产业重点承载区域为老边区钢铁工业园、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工业区;镁产业重点承载区域为大石桥经济开发区和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菱镁化工、金鼎集团、中镁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园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尽快编制钢铁和镁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收集、统计和分析钢铁及深加工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相关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依照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等方面,拟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产业规划。二是开展产业招商。依托现有产业,开展平台招商,通过协调联合行业协会、商会、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搭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交流合作平台,实施产业招商;按照“补齐短板、拉长链条”的思路,采取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和带配套的方法,协调相关县区、园区,共同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招商,实现产业链重构,推动产业链本地化,提高本地配套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做好产业服务。协调配合相关县区、园区、部门和企业,共同建设镁产业技术研发平台、镁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镁产品交易平台、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充分发挥钢铁和镁产业中心职能优势,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产业信息,积极为企业拓宽原材料供应渠道,化解防范企业风险,坚持问题导向,协调相关部门和县区、园区,解决产业发展的要素配置问题。
我市积极推进食品工业建设,在《营口市粮油加工和饮食品产业规划(2019-2025)》中提出构建“2510”产业体系,即:协调建成“两大基地”、打造“五大集群”。聚焦资源禀赋,重点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发挥营口优质海蜇资源、加工、物流等优势,建成集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世界级海蜇基地,盖州市总投资4.5亿元的中顺海蜇交易市场已开工建设;发挥营口大米优质品种、种植、品质等优势,建成国家级优质大米生产基地。整合要素资源,重点扩大产业集群规模。着力打造鲅鱼圈区粮油和水产加工、大石桥市大米和饲料加工、盖州市(仙人岛园区、北海园区)食糖和果蔬加工、老边区(辽河开发区)食品制造、站前区和西市区(自贸区、沿海产业基地)烟酒饮料制造等5大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构建食品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助力培育一批重点和特色产品,规划营口特色食品产业园区。推动形成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发展营口海蜇、营口大米、营口大酱、食用植物油、食糖制品、保健及烘焙食品、啤酒、碳酸及果汁饮料、白酒、卷烟等10类特色产品。建设标准化厂房,统一布局环保、管道燃气、锅炉蒸汽等相应设施,既提升土地的集约利用,也提升环保水平。二是全力抓好大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顺应“大食品、大健康”发展趋势,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依托嘉里粮油、中粮糖业等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我市“三水之乡”的资源优势,把国内外食品工业知名企业吸引到营口投资、办厂、合资合作,不断壮大龙头企业,提升食品产业发展速度和水平。三是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问题。强化对食品企业的帮扶活动,以实现投资主体为目标打开资金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扩大对外联系渠道,为企业寻找项目源和资金源,抓好银企合作,用足国家现有政策,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债贴息。四是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金龙鱼、味中鲜等营口名优食品品牌的价值,加大食品品牌宣传推广,鼓励食品企业创建地理标志产品,提高传统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由生产制造向营销服务延伸,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扩展。加强“产学研”协作,组织骨干食品企业与有关院校进行对接,进行难题攻关,共同开发新产品,提高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五是从食品加工源头抓起,确保食品安全。积极开展能效达标活动,推动绿色制造,鼓励重点食品企业申报“绿色制造”企业,在全市食用油、制糖企业开展能效达标活动,指导企业把好原料入口关,鼓励食品企业对工业尾料进行综合治理,争取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督促粮油、饮品、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及酒类企业完善食品保障和安全责任体系,严禁不合格食品出厂销售,保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
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