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提案中所说,我市很多孩子的家长不原因让孩子读职业学校,念中专是初中毕业生万般无奈情况下的最后选择。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省级办学基本标准。产教融合困难等问题,您提出的建议十分中肯。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以“问题导向”为指引,加大改革力度,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加强职教宣传,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2019年5月中旬,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我市围绕“迎祖国七十华诞 展职教时代风采”的活动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进一步展示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和育人过程,各职业院校联系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结合专业技能,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技能服务与培训,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认同职业教育,营造社会对劳动、对技能型人才的尊重氛围,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2.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人才社会地位。2019年我市3名优秀高技能人才入选第二批“辽宁工匠”,目前我市企业已有6名“辽宁工匠”,并得到每人10万元的生活补贴。辽宁工匠为增加企业新动能,利用自己掌握的绝技绝活转化为企业实际生产力,创造了较高的企业生产价值。
3.人社局建立“高技能人才领军服务窗口”。为高技能人才落实政策待遇,发放高技能人才补贴,解决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实现技能人员资格与专业技术资格互通。
二、加强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1.强化政策保障,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辽政发〔2015〕13号),出台了《关于营口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营政发〔2016〕2号),营口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制定并印发《营口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年将制定“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我市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各项保障政策,完善职业教育投入长效机制,落实国家和省级各类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转发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我市按照生均2000元标准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公用经费。同时,加大市级财政倾斜力度,安排市级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教学实践及提升培训、举办市级技能竞赛等。
2.试点实施1+X证书制度。我市执行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支持企业、院校先试先行,全面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畅通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渠道。目前,申报并获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的学校有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信息技术学校、大石桥市职教中心。2019年12月,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首次举行我市汽车领域“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考评,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41名学生参与了本次试考评,125名学生获得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对学生开展国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宣讲《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国家的相关法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收集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案例,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进校园举办职业成长规划专题讲座,鼓励学生们积极看待自身价值、职业价值,提高学生职业荣誉感。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系家乡情怀,建美好辽宁”就业创业讲座暨毕业生典型报告会,举办了“大学生留辽、回辽、来辽”就业创业主题宣讲系列活动,邀请市大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用人单位和优秀毕业生来校举办讲座,从政策层面、企业用人标准层面、留营毕业生目前工作生活层面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
下一步,市教育局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在制定《营口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逐步改善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全面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指导各中等职业学校深入开展就业指导、自主创业教育等工作。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规划职业教育发展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辽政发〔2015〕13号),出台了《关于营口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营政发〔2016〕2号),营口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制定并印发《营口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年将制定“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我市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各项保障政策,完善职业教育投入长效机制,落实国家和省级各类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我市按照生均2000元标准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公用经费。同时,加大市级财政倾斜力度,安排市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教学实践及提升培训、举办市级技能竞赛等。市财政局持续落实职业教育资助、生均经费拨款、专项资金管理政策,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强化监督管理,压实责任,及时督促县区确保财政支出责任保障到位。
下一步,重点做好申请专项资金推进现代服务学校校舍异地搬迁或新建。推进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船员实训中心二期建设,开展国际化办学德国双元制人才制度,建设智能制造培训中心。推进营口中专、经济技术学校、盖州市职教中心、大石桥市职教中心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教学楼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云5G通讯实训室、云课堂、智慧教室、一体化智能交互实训室建设。通过这些举措,我市职业教育的实训设备、课程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将得到了优化,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框架脉络也更加清晰。
四、提升内涵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教学质量步断提高。加快与全省初中毕业起点“3+2”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试点院校的对接步伐,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高职、升本科,高职毕业生升本科、研究生的比例。促进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发展,建立招生、就业、实习实训等资源共享共用的职业院校联合体系。争取试点工作任务,落实“职教高考制度”,探索建立中职—高职—本科分段衔接和贯通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强化高职院校内涵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贯通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引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质量不断提升。市教育局出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布局调整方案,将单一专业向专业群发展模式转变,建设装备制造、旅游文化、港口经济等专业群25个,提升专业与产业契合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对标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省市,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江苏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60名学生获得德国工商大会AHK国际通用技能证书;2019年,3名学生代表辽宁省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获1银2铜,取得历史性突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渤海轮渡、辽宁子星影业、辽宁中意琴行等多家单位向职业学校抛出合作意向,投入资金、设备、课程、师资等要素,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幅提升。改革职业学校招聘方式,采取直招、企业技术人员优先报名等方式,招聘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到校任教。组织开展3次市级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队伍转变。2019年,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建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实习生基地,共同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师获得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项26项,获奖等级和数量连续两届位居全省第三位。2019年,会计专业教师团队取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素质竞赛二等奖,是我省唯一专业课获得奖项的中职代表队。市教育局同时获得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优秀组织奖和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获此殊荣的地市,全省仅3家单位。“十三五”以来,中职创建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级名师、专业带头人6人。
下一步,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不含五年制、3+2学制)合作机制,构建普职融通的育人模式和人才培养发展机制,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营口市教育局
202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