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关于依托枢纽经济打造我市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建议》(第228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8-09

【字号:

分享:

王伟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枢纽经济打造我市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建议》提案已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由副市长*领办,各有关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就该提案提出的发展枢纽经济、港产城联动、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的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大力推进港产城联动。2021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建立了三级运行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营口港务集团与鲅鱼圈区政府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港区联动发展,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双方班子主要领导参加,轮流主持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

二是积极谋划营盘锦协同发展。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和加强区域合作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2018年8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书记市长联席会议”精神,营口与盘锦、锦州两市主动衔接、密切沟通,多次召开两市党政联席会议,围绕加快促进双方规划、产业、创新、改革、政策、环境的“六个协同”,充分发挥各自地理位置、历史渊源、产业关联等优势,率先就双方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对接、全面合作,目前取得积极进展。

三是加快推进营口枢纽建设。营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多元合作”的模式,组建“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挂帅指挥并组织形成《推进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又对营口枢纽建设运营工作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统筹部署,确保任务目标明确、责任真正压实、组织顺畅高效。十余家建设运营主体企业在政府领导下,高度配合、快速实施,营口枢纽高质量运行成果显著。

四是大力发展以石化为重点的临港产业集群。围绕炼油、聚丙烯催化剂、抗氧剂、三聚氯氰、润滑油、工程塑料、聚酰亚胺等,推进营口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化、园区化、特色化发展,围绕推进以石化、铝产业、钢镁深加工、粮油食品饮品、物流与旅游为主体的“四基地一中心”建设,全力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从根源上发力重塑产业核心优势。制定了《营口市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指引》等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临港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铝制品、钢铁、镁制品、石化、粮油食品五大产业产值突破1900亿元。

五是加快各领域的数字化赋能。加快发展以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为核心的工业应用软件技术体系,推动5G网络传输技术、云计算网络关键技术在智能制造中运用。鼓励支持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信义玻璃(营口)有限公司等具有5G技术需求企业,围绕细分领域做强行业应用软件及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出台了《营口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以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为目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我市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企业优化升级。

(二)已取得的成效

一是港产城融合发展取得初步进展。正在研究编制《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和集疏运项目有序推进。自贸区至鲅鱼圈区疏港铁路项目顺利实施,沿线县区(园区)政府征迁工作正在逐步展开,项目实体建设有序进行。临港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嘉里粮油(营口)有限公司的榨油车间精炼车间包装车间污水车间技改项目、正丰现代物流仓储项目、港力博星智慧粮食仓储物流、汇丰物流铁路专用线扩建铁路装卸货场扩建及物联网平台开发等项目顺利推进。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开设“港产城”专题板块。

二是与盘锦、锦州协同发展取得实效。营口盘锦两市率先开展协同发展工作,2018年10月,签订了《关于推进营口盘锦两市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合作事项27项。19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9年,为深化协同发展,营盘两市共同研究制定了《盘锦营口石化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方案包含了协同推进炼化一体化全产业链格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港口资源整合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四方面内容,省委对两市石化产业合作给予充分肯定。目前,盘锦宝来集团与仙人岛辽宁海化、中海沥青等开展合作,营口盘锦两市共同推动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工作。2019年6月,营口锦州两市党政领导在锦州举行了“锦州市与营口市协同发展协议签约仪式”,共同起草了《营口市与锦州市协同发展协议要点》,共包括13项合作内容。目前,两市在复制自贸区度创新案例、医疗、农产品、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三是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内贸集装箱海铁联运创造两项全国第一。营口枢纽2020年的内贸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超100万TEU、同比增长25%,位居全国第一;该海铁联运箱量在营口港集装箱吞吐量中的占比提高达17%,继续排名全国第一。同时,营口枢纽的海铁联运箱量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占东北地区同类业务总量的市场份额稳定在65%,占全国海铁联运总量的比例稳定在15%。海铁联运服务网络不断加密。截至2020年底,营口枢纽至黑龙江、吉林、辽宁中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等广大内陆区域已开行132条班列线路,连接东北三省一区27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基本覆盖东北全境。有效促进公路、铁路、港口、航运等关键物流资源要素集聚营口枢纽形成服务业高地,有效促进东北淀粉、粮食、化工、刚才、矿粉等重要基础货源集聚营口枢纽,形成贸易流通、金融结算高地,有效强化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的两业融合,对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和区域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切实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进一步完善了产业体系。石化等传统优势临港产业已形成规模。2020年,营口市石油化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占全市比重9.8%。精细化工率达到60%,居全省前列。营口市钢铁及深加工规上总产值772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9%,营口市已建成年产1700万吨精品钢生产能力。营口粮油食品规上工业总产值170.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6%。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自贸区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目前已获得营口海关下发的场站代码,大连海关已完成对场站的正式验收,将极大促进“9610”国际直邮业务发展。项目运营后,国际快件、行邮包裹等将在营口自贸区进行分拨,将进一步减少电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有效推动国际直邮业务发展和我市对外开放水平。

五是加快推动科技攻关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布局实施了一批市本级 “5G+工业互联网”科技项目,加快推进我市产业技术的重点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营口大力汽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的“人机交互智能平衡机研制及应用”和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物仿真人体器官—腔镜手术培训平台的研制及应用”荣获2020年营口市“5G+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智慧港口加速形成,信息化项目加快建设。港口信息化项目投资预算总额5311万元,现已完成投资3212万元。

二、下步工作安排

我市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着力发展枢纽经济,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取得一定成绩。但如提案所言,任然面临着港口运营、物流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力尚显不足,数字经济赋能尚有欠缺,临港产业链条仍需延伸,港产城发展仍需加速融合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就提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抓紧编制《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营口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整合港口、园区、城区等空间和功能布局,立体谋划港口项目、临港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兴市”的良好格局,带动全市经济全面发展。尽快补齐航线、泊位、码头等港口功能短板,加快推进疏港铁路、公路建设,提高集疏运能力。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推动货值落地。完善相关产业链延伸,争取更多企业在营口生产、交易、纳税。加强区域联动,加强自贸区与港口互动,发挥自贸区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和溢出效应。在城市建设上做好河海文章,努力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魅力城市。同时,做好规划衔接。编制《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时重点加强与辽宁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战略、国土空间规划,以及营口市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等的衔接。

二是积极谋划沿海经济带协同发展。今年3月11日,大连市谭作均书记到我市调研沿海经济带区域协同发展情况,研究了下一步大连与我市协同发展工作。通过讨论,两市一致认为,大连营口两市实现双城联动、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仅迫切需要,而且切实可行,下一步我市将与大连市开展协同发展工作,形成大连-营口、盘锦为沿海经济带主轴的格局,协同发展营商环境工作,形成培育核心增长极。探索在沿海城市新建大型原油储运和中转基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借鉴大湾区、长三角和青岛都市圈等区域成功作法,尝试以辽东湾沿岸地带为核心,加强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合作,积极尝试融入太平湾、长兴岛、瓦房店、鲅鱼圈、营口市区和盘锦市区弯底经济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探索对接“冰上丝绸之路”和中俄海洋经济走廊,为更高对外开放作出示范。

三是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平台建设。有序推进落实营口枢纽海铁联运区和综合物流服务区各项目建设,切实发挥提质升级成效,促进营口枢纽运营稳定高效。开辟港外铁路场站,持续提升营口枢纽能力。坚持“通道+枢纽+网络”理念,打造枢纽“供应链生态圈”,推进沈哈红运向3.0版转型升级。努力将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重要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同时,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平台协同发展、相互促进。今年上半年,营口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营业收入完成81262万元,同比增长12.45%,进口冷冻食品2771柜,比去年增加了853柜,增幅44.47% 。

四是拉长港口相关产业链条。贯彻落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行动方案》,以我市石化产业为基础,围绕重点企业,采取“一链一策”方式,推动石化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巩固既有优势,补齐短板弱项,实现石化产业等高质量发展。修改完善《营口综保区产业扶持政策》,出台《跨境电商产业扶持政策》,推动营口综保区内的意大利工业园、机床维修、饲料加工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跨境商品集散地。以“RCEP”自贸协定签订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东北亚国际合作内涵,强化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贸交流。大力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发展枢纽经济助力。

五是加速各行业各领域的数字化赋能。加大科技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根据《营口市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布局实施一批市本级 “5G+工业互联网”科技项目,加快推进我市产业技术的重点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企业、高校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通过举办双向需求对接会等活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营口港物流枢纽信息化项目、营口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等的建设和应用。

总之,我们将以《关于依托枢纽经济打造我市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建议》提案内容为基础,结合我市实际,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切实提高我市枢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营口在东北振兴战略中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

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8月9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