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营口市委 :
现就民盟市委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乐器行业发展的建议》提出主办意见如下:
一、目前我市乐器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市乐器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取得过令人羡慕的辉煌,我市曾是全国四大乐器生产基地之一。在经历了一段下坡路发展的阵痛后,我市越来越重视乐器产业发展,乐器制造逐渐发展为特色产业之一。
截止2021年底,我市注册的乐器制造及配件市场主体50余户,其中钢琴制造企业有11户,提琴生产企业(含个体户)十余户,乐器配套件生产企业(含个体户)20余户,规模以上企业1户(海伦钢琴(营口)有限公司)。乐器行业实现产值约2亿元。
(二)产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我们对乐器产业发展做出规划,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盘活品牌商标, 加大宣传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我市乐器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盘活乐器资产和品牌。2019年3月,在营口市委、市政府努力推进下,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取得原东北钢琴厂部分地块和“诺的斯卡”品牌,成立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历时近百年的“诺的斯卡”品牌得以重生,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2019年、2020年,盘活后的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诺的斯卡”品牌钢琴亮相上海乐博会、深圳文博会,颇受业界关注。东北钢琴正在打造集传统钢琴生产、乐器市场推广、钢琴历史文化宣传、音乐培训和教育、音乐主题广场五大板块为一体的乐器文化产业园,将成为营口新的文化地标打卡区。
二是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在继承传统钢琴制作工艺的同时,积极应用新技术,以品质和工艺为基础,通过技术研发、资源整合、模式创新、跨界融合,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极致体验和超预期价值。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自动演奏钢琴”技术,西尔伯曼钢琴有限公司“艺术钢琴”获国家发明专利,具有代表性的景泰蓝钢琴深受顾客青睐。2020年以来,为减轻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乐器企业发挥企业优势,与经销商、社会培训机构及专业教师等开展合作,利用抖音、快手APP等社交媒体,向大众传授乐理知识,推介乐器品牌,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是积极扩大对外出口。引导乐器企业加强与世界知名乐器企业技术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出口。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产品出口美国、韩国、新加坡;营口西尔伯曼钢琴有限公司产品出口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及香港地区;营口富森木业制品有限公司的钢琴凳、乐谱架等配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20几个国家,客户源比较稳定。
四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组织乐器企业参加知名展会,以展会为媒介,加强与业界交流合作,向国内外知名品牌看齐,努力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洽谈业务。在“营口礼物”“营口工匠”评选、区域文化交流等活动中,积极推荐我市传统乐器品牌,提升我市乐器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辽音提琴(“于泊”手工提琴)获评“营口礼物”,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三角钢琴获评2020“辽宁礼物”匠心奖。
五是培养本土乐器专业人才。2018年11月,我市与辽宁省乐器产业校企联盟签订《音乐文化与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建立音乐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几年来,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乐器修造专业,有计划培养乐器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市乐器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广东、江苏、上海等乐器产业发达省市比较,我市乐器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宣传不到位。一方面,虽然我市的部分乐器企业每年都参加上海乐器博览会等各种展会,但各家乐器企业都是单打独斗,场地分散,没有进行整体布装宣传;另一方面,以乐器制造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不浓,青少年学乐器的热情不高,用营口本地乐器的比例较低。
二是市场竞争力弱。我市乐器产品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相比还有差距,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品牌意识,生产的钢琴、提琴等产品,多数用于为知名企业贴牌代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东北钢琴“诺的斯卡”重新占领市场还需要时间,小提琴仅有“辽音”“玉雪”等少数自有品牌,其他企业多数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配件生产企业没有知名的自主品牌;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无序竞争、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突出,多数产品利润率较低。
三是受资金不足困扰。我市乐器企业以小微民营企业居多,部分企业资产已抵押给金融贷款担保机构,无力续贷,企业资金短缺、周转困难,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口琴、古琴、风琴等传统乐器产品已不再生产。近两年国内新冠疫情肆虐,对乐器产品销售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东北钢琴、西尔伯曼钢琴、大石桥亿朋提琴等出口型企业影响较大。
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市乐器企业总体规模小,职工待遇、工作生活环境方面,较南方省市还有差距,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普工培养周期较长,招工非常困难,技术培训周期较长,往往需要一年以上才能正式上岗,关键岗位后继乏人。另外,我市乐器产业专业人才外流现象非常突出,本市同类企业间抢挖技术工人现象较为普遍。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乐器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
五是产业发展处于低谷爬坡期。本世纪以来,我市乐器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原东北钢琴厂、东北乐器厂等几个大型国有企业历经改制、破产;现存企业承受经济下行压力,近两年又遇疫情冲击,半数以上乐器制造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尽管我市乐器产业历经70年发展史,但主要乐器产业链条短而且不完整,产品的本地配套率较低。比如,钢琴的四大组件中(张弦、键盘、踏瓣和外壳),只有约30%的配件能够在本地生产,提琴的配件中只有琴盒可在本地采购,其他均在外地采购。
六是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明显。我市乐器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明显,协会会员单位涵盖范围有限,凝聚作用不够强,活动开展不经常,推动行业发展的实用管用招法不多。
三、乐器产业未来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对营口乐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规划,继续整合优质资源、盘活品牌商标,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以钢琴、提琴制造为主,琴凳、谱架、箱包等系列乐器配套产品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加大宣传和政策扶持力度,重塑“营口乐器”品牌。
(一)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让营口乐器作为教具进入中小学课堂,力争让每一名中小学生学会演奏一种乐器;建设乐器主题公园,开展音乐体验和特色旅游,点亮“乐器之都”名片。二是以上海乐博会、深圳文博会等知名展会为平台,以专题片、展板、文创产品、现场演奏等多种方式进行集中宣传,亮出“营口乐器”标识,加强与业界交流合作,向国内外知名品牌看齐。三是积极向省厅业务处室推荐我市乐器制造这一特色产业,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在“辽宁礼物”“营口礼物”“营口工匠”评选、区域文化交流等活动中,积极推荐我市乐器品牌,提升企业和产品知名度。
(二)探索发展新模式
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顺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大趋势,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跟踪乐器和数字音乐市场发展动向,加强新科技成果和新材料应用,与乐器专业学院等单位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潜心研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集中精力把品牌做大做强,进而带动产业发展。
(三)培养留住专业人才
配合文教部门将乐器专业纳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建设项目,发挥校企联盟的作用,提高职业技术学院乐器制造及相关专业招生比例,组织从业人员参加乐器制造、调律、维修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工人的各项待遇,使其得到社会认同,受到更多尊重,鼓励专业人才在营口扎根发展。
(四)补齐延长产业链
上游:加强原料供应与工艺研发,发展性能更优异木材、金属器件、琴弦等乐器制造材料及可替代新材料零部件,引进先进的乐器制造及乐器配件生产企业,加强喷涂工艺及新涂料研发应用。中游:引导乐器产品多样化发展,重点发展键盘乐器和民族乐器产品,推进精益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研发学校定制产品,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下游:强化乐器产业向多元化发展,重点发展实体连锁、网络销售、技术服务、文化推广、教育培训等领域。鼓励乐器产业配套企业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功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