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动我市“产业数字化”的建议》已收悉。感谢贵委对全市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注,建议内容具有前瞻性,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对创新营口城市发展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顶层设计
为指导我市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实施,加快智造强市建设,我委结合实际起草了《数字营口发展规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立了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坚实、数字经济能级提升显著、数字政府转型取得突破和数字社会建设现代高效4项工作目标。提出建设泛在智能的数字基建、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打造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建设惠民便民的数字社会、构筑可靠网络安全防护屏障5项重点任务。加强组织保障机制。完善高效协同机制,健全建设考核评估体系。目前,《规划》正在履行司法审查等程序,近期提请市政协常委会审议。
二、健全体制机制
1.成立数字营口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快数字营口建设进程,正在按照市政府批示筹备成立数字营口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数字营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全市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数字化发展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研究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模式、平台建设等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数字营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问题,加快营口“数字蝶变”。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营口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在企业建设二级节点、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云、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等方向给予政策支持。成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支撑。
三、增强内生动力
1.明确数字经济发展思路。围绕省委、省政府“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部署,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聚焦数字基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和数字安全“五大领域”,突出一体化、全方位、制度重塑与数字赋能,加快发展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协力打造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数字新体验,以数字营口建设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动营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依托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建设的东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专门培训机构——“智能+学院”辽宁分院,着力培养壮大数字经济所需科技人才队伍。鼓励营口理工学院和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开展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和系列对接活动,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3.与国内领军科研院所签约合作。推动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家院所合作,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助力营口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围绕营口自贸区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在营口建成一批符合地方发展的数字底座平台、特色产业服务平台等,促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
四、推进产业优化
1.梳理重点产业链。编制印发了《营口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行动方案》(营政办〔2021〕25号),共梳理9条产业链,包括钢铁、镁质材料等7条制造业和现代物流、河海温泉文旅等2条服务业产业链,明确了发展重点、保障措施等,并按照职能进行任务分工,压实责任有序推进。
2.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确定2022年新开工、续建、储备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共30项,总投资40亿元,建立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
3.试点示范获得新突破。联联加公司连续两年联合中标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天成消防获评国家工信部“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和“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营创三征、辽河铝材等5户企业获评“辽宁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营口巨成、阿凡提物联网获评“2021年省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鞍钢钢构ANS5G+智云平台获评“2021年辽宁省5G全连接工厂试点”。
4.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020年8月,东北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在营口上线。目前,二级节点已覆盖镁质材料、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等多个行业,接入企业500户,标识注册量突破1亿,居全省第一位。
5.建设“星火·链网”骨干节点。2020年11月,全国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营口上线运行。基于“星火·链网”开展共管共治的标识注册、标识解析以及标识数据共享等系列服务,促进数据和资产上链。目前,“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注册企业26个,区块高度70万,智能合约2个。
6.推动5G基站建设及示范应用。目前,全市陆续开通5G基站3200余座,城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95.3%,居全省第一位。加快推动5G示范应用,引导阿部配线、瑞华高科等20户企业项目创建“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
五、促进企业转型
1.镁质材料业。以欣立耐材、中镁高温、营口濮耐等企业为标杆,运用5G技术及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实现人、机、物的全面连接,从智能料仓布料、智能配料混料、智能控温,到成品自动码砖、机器视觉自动检测、在线监测人员安全定位等,实现全流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生产。
2.装备制造业。以金辰机械、大力汽保、阿部配线等企业为标杆,通过实施“5G+工业互联网”,解决离散制造业企业设备通信、工序转序、机器及零部件的追溯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痛点难点问题,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智慧安防业。以天成消防、新山鹰报警等企业为标杆,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消防感知终端,利用NB-IOT、5G等无线网络传输技术,主动标识定位采集用户消防安全数据,实现多源信息融合感知、智能预警分析、可视化救援联动,打造工业互联网服务化延伸示范应用场景。
4.快速消费品业。以东盛实业、嘉里粮油等企业为标杆,基于标识解析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可供客户远程评测企业生产能力,实时了解订单进度,降低因疫情影响造成的外贸风险。
5.加强对产业数字化的资金支持。2021年,辽宁中镁、嘉里粮油等企业共6个项目获得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争取资金数居全省第2位。老边区国家级农业乡村试点项目获得数字辽宁专项资金1798万元。2022年,正在对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国家院所为企业提供技术辅导,提高项目质量,为进一步争取资金做好准备。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数字城市运营模式,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共同参与的数字城市建设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