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关于推进我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第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8-08

【字号:

分享:

九三学社营口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在《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纳入未来五年重点工作,通过构建“两核两带”空间格局、明晰空间拓展重点区域等,打造城乡统筹、陆海共生、区域协调、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体系。我委正在编制的《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以培育产业生态为核心、以建设一流港口为平台、以打造魅力滨海枢纽城市为目标,实现港口、产业、城市互相促进、协同创新。

二、拉长产业链条。积极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委牵头编制了《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行动方案》,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行动方案》包括钢铁、镁质材料等7条制造业产业链,明确了发展方向、重点项目等,并提出了支撑条件、保障措施,推动我市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老字号”产业链包括食品加工和汽保,是我市传统特色产业,主要通过数字赋能推动“老字号”强链、提链;“原字号”产业链包括钢铁、石油加工、铝、镁质材料等基础原材料产业,通过提高精深加工程度,加快往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发展,做好“原字号”补链、延链;“新字号”产业链包括新材料产业,主要以东盛和康辉的可降解包装材料为主,做好“新字号”建链、创链。

三、推动产业融合。以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为重点,系统谋划服务业发展布局,以港产城融合发展为契机,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服务业服务内容、业态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形成产业链条完整、高端要素聚合、发展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四、加强产业协同。推动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长兴岛-辽东湾-锦州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带。深挖六市文旅资源,促进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中国最北海岸线休闲旅游观光带。目前,我市与盘锦已开在石化产业协同发展,重点推动盘锦大型石化集团与仙人岛等企业合作发展,推进仙人岛至盘锦输油管线建设。共同研究推进六市建立文旅产业联盟等事宜,实现沿海六市景区门票互惠,3月份,我市和大连市文旅局进行了对接,共同研究推出《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A级旅游景区门票互惠制度》的相关工作。

五、加大科技合作。组建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我市共有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103个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涉及大连、丹东、盘锦等高校、院所和企业参与联盟建设和发展。下一步,沿海六城市将加快构建沿海经济带科技创新共同体,全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示范新高地。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发展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中试基地。

六、打通域内循环。我市始终重视发挥交通运输对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注重“适度超前”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10亿元,公路等基础设保障能力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4676.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9.355公里、国道366.331公里、省道403.492公里、县道296.517公里、乡道1233.126公里、村道2187.299公里。

七、提升区域连接度。自贸区营口片区管委会就组合港建设工作赴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大连海关、辽宁港口集团等地考察调研,了解“虚拟口岸”“组合港”等建设情况,与大连海关口岸监管处就“组合港”建设事宜进行了多次座谈研讨,并形成了《组合港建设实施方案》。拟利用“组合港”建设模式,解决营口外贸集装箱航线不足、货物滞港时间较长等问题,进一步丰富营口综保区口岸功能,推动综保型国际陆港建设,提升营口全市对外开放能级。

八、深度融入 “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循环,推进钢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国际产能合作。《营口市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成立营口市RCEP推进组,加强与RCEP国家的经贸联系和对接交流。深化与日韩在新能源汽车、快消品等领域合作。依托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加强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实施辽宁自贸试验区2.0版,坚持问题导向,小切口实施,深化系统集成改革,对标国际规则,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发挥营口综合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作用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加快多港联动机制建设,重点发展食品化妆品保税分装、保税维修和维修再制造、冷链物流、粮食深加工、跨境电商等产业。积极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推进外资外贸稳中提质,实施“外贸双量”增长计划,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等事项。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在区位和功能上的对接和互补,打通内贸开放通道,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和沈大经济走廊、沈阳经济圈建设,全面提升营口自贸区(综保区)综合竞争力。

九、打造“一圈一带”关键节点。积极融入沈大经济走廊建设,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两核两带”发展布局,提出了大力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先进制造基地、区域性国际物流和环渤海休闲旅游中心,努力建设沿海经济带主轴城市的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推进工作,我市编制了《营口市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谋划了我市临港经济、现代物流等任务。同时,为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我市编制《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坚持融合发展理念,统筹资源配置,瞄准港产城融合薄弱环节,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增强港口带动力,持续推进补链、延链、强链,增强货值落地、价值落地能力,加快形成以港聚产、以城聚产、港城互兴的协同效应,规划中分别谋划了营口自贸区商贸物流、能源化工等产业发展等事项,全面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强市。

十、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民营经济促进局,加挂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全面工作。同时,成立了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全方位构建规范有序、活力充足、动能持续的民营经济发展生态。二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市、县区两级政府都设立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职责和信息通报机制,形成左右互动,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态势。

十一、打造民营经济示范。一是初步形成具有营口特色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实施意见》《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政策措施》等支持政策,并设立1亿元的专项资金,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史上都实现了首次突破。二是率先在全省构建“两个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衡量、准确评判我市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水平,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了《营口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营口市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对取得高新技术企业等新型创新主体资格的企业,给予后补助奖励。

十二、突出自贸引领。 “十四五”期间,营口片区将紧密围绕战略定位,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扩大对内合作对外开放,更好发挥改革开放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努力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样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典范。在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营口自贸区将加快先行先试步伐,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建立适应新发展理念需要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发展体现带动强、影响大、辐射广的贸易与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与科创服务、创新金融、跨境电商、平台经济等若干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社会、产城的全面发展。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