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关于鼓励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城市近郊田园休闲基地的建议》( 第2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18

【字号:

分享:

徐志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城市近郊田园休闲基地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以具有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等条件的农业产业为主导,以产业链条为核心,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经营、开发等环节入手,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培育发展了一批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当地乡村民俗和特色文化,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导,推动农旅结合和生态休闲旅游。

    一、基本情况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老边“葵花小镇”、鲅鱼圈“小望海农乐园”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特色民宿和当地名优特农产品销售的网红打卡休闲农业旅游路线;以黄土岭七一村、永安镇西田村历史文化和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形成的“特色文化名村”休闲农业旅游路线;以鲅鱼圈、盖州海滨休闲旅游带优势为核心,结合辽南果蔬(如葡萄、樱桃、苹果、香瓜、草莓、特色蔬菜等)采摘以及赶海为主的休闲农业旅游路线;以赤山、黄丫口、老轿顶等自然风光旅游优势为核心的特色农家乐休闲农业旅游路线,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在盖州双台子新建了一批高消费民宿,以家庭、朋友聚会、轰趴、泡温泉为主要特色,得到了省内外游客的认可和青睐。

    二、工作措施

  (一)搞好休闲农业规划。围绕提高我市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打造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为主线,重点培育一批规划科学、管理服务规范、文化内涵突出、品牌效应显著的休闲农业精品,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努力形成区域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服务完善、特色明显、管理规范的休闲农业产业,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和“自然生态游”的模式,形成农家乐、休闲农场、休闲观光园、水果采摘园、蔬菜体验园、田园生态园、民俗文化村、创意农业园和农事节庆乡村游等多元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的新格局。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我市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争先创优评比活动。我市以农业生产资源、自然景观、古村镇、民俗文化等为主要依托、以当地农业生产和经营(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为基础,积极开展了国家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创建、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创建等活动,完成了全市休闲农业统计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荟萃有关资料补充征集报送工作,更好的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就业增收,加强了对“三农”的支持、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弘扬和传承。

    市文旅局开展了20家精品民宿评选活动,区分“花海深处、山里人家、梦里听涛、别样风情”四种不同特色,并提供每家两万元资金支持用于民宿提质升级。对民宿进行等级划分,评定丙级、乙级和甲级三个等级。

  (三)增强休闲农业文化内涵。鼓励企业就地取材挖掘文化,通过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鱼池等,让游客在摘果、拔菜、赏花、垂钓中,享尽田园乐趣。在景区里恢复几近绝迹的水车、水磨、石碾、筒车、织布机、风车、斗笠、蓑衣等,增加乡村情怀。结合我市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型山庄展示,比如冰泉、源晟、圣水人家等,既增加了收入,又宣传了我市非物质资源。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游。全市形成了以大石桥市高坎镇、沟沿镇、旗口镇、水源镇、石佛镇为中心的水稻加工区,盖州市以九寨镇、团甸镇、陈屯为中心的果蔬加工区,鲅鱼圈区港口粮油加工区,老边区辽河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食品加工区等格局。营口望儿山酒业酿酒与开发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参观整个酿酒过程、品尝各种品味的酒、参观酒文化博物馆。并将打造名优特产馆,展示我市的特优农产品及民俗非遗商品,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扩大了我市名优特产影响面。

  (四)创新发展我市休闲农业。以旅游促本地特色产品销售。大力开发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非遗产品、特色农产品等系列乡村文化旅游商品,命名一批“营口游礼”,推广一批“推荐旅游商品”,鼓励在景区游客中心、游客集中区域发展旅游购物场所,筹备旅游商品展,打造特色农产品诚信销售网络。深入挖掘整合果蔬采摘、赶海拾贝、农(渔)事活动、民俗节日等资源,培育“寻找最美乡村”、农事节庆品牌推介等特色旅游活动,推进乡村旅游消费升级。

    三、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坚持政府引导,强化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特色,明晰发展定位和目标。按照“以农为本,突出特色,弘扬文化、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推进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二)合理规划,稳妥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划定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类型,以“农”为景,避免重复,注重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使“农家乐”发展与旅游总体规划相协调。做好衔接,保障规划落实。做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确保规划能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使用政策。

  (三)优化服务宣传。借助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农业休闲旅游项目知名度。一是广泛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推介。利用互联网、抖音、微信、新闻等多种媒体,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二是借助特色产业节庆活动进行推介;三是借助与旅行社的合作进行推介;四是借助省市专项活动进行推介。组织规模较大,服务较好的旅游点参加旅游交易会、休闲旅游展示推介会、农业旅游博览会等,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广告,引导休闲农业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四)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加快农产品开发。一是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农业景观资源、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及风土民情,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融入一年四季的休闲农业中;二是突出农味,搞项目在“农”字上做文章,力求贴近农家生活,特别在设施栽培、生态养殖、主体种养、种养加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 尽量满足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求美的消费心理, 使游客真实体验到地道的农家之乐;三是改变传统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弊端,以农业旅游促进农产品销售,借助农业旅游放大的品牌知名度,拓展“网购+送货上门”等新的农产品销售方式,让游客尽兴游玩,满载而归。

    最后,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衷心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农业农村工作!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