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我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3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20

【字号:

分享:

李英姿委员

    您提出的《关加快我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做大做强临港产业,要协调和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协调和处理好港城联动的关系为推动我市港产城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我市的临港产业,20213月,市政府印发了《营口市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并将营口港务集团纳入成员单位,部署了加强与辽港集团沟通协作,建立长效对接机制的任务,明确了深入推进“港区联动”及港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要求建立营口市与辽港集团规划相容机制、营口市与辽港集团政务互通机制、营口市与辽港集团调度推进机制。目前,市交通局、鲅鱼圈区、仙人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分别与营口港务集团建立了长效对接机制。同时,为更加顺畅的与辽港集团开展融合发展,20223月,沿海经济带六城市与辽港集团共同签署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 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优化提升辽宁港口整合成果拓展临港产业领域合作推进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三方面9项合作内容,建立了各方通过高层领导互访、不定期会晤、高层联席会议等形式高层会晤机制,制定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日常沟通联络工作层面推进机制

    通过机制运行来看,各项机制运行取得了一定成效。市交通局已经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厅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基于交通工作职责范围内对港协调机制,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海铁联运、统计、港口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与港口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目前重点推进仙人岛疏港高速公路和鲅鱼圈疏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其中:仙人岛疏港高速公路项目已经复工建设,力争年底前竣工通车;鲅鱼圈疏港高速公路项河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二)协调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一是推动港口内基础设施和港外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融合发展。有序推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一期工程、营口港鲅鱼圈北部港区散货工艺系统改造工程、营口港仙人岛港区2#3#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泊位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港口功能。加强集疏港通道建设,打通港产衔接“最后一公里”,推动鲅鱼圈沙岗台、鹊鸣湖 2 个公路港及范屯、芦家屯、铁龙 3 个铁路编组站建设,协调省交投、辽港集团等,加快仙人岛、鲅鱼圈疏港高速公路建设。二是强力推动临港重大项目建设,市政府领导帮扶重点项目建设,成立项目专班,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总投资200亿元鞍钢鲅鱼圈基地绿色低碳升级项目建设方案已确定,并编制完成部分子分项可研报告,开展了项目能评和环评报告编制、启动场地平整和码头扩建等前期工作,市政府正帮助协调解决相关指标问题。总投资约15亿元营口煤炭储运基地项目已编制完成初步设计,并取得用地、规划、稳评、节能、环评等支持性意见,于219日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审查,正等待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定。该规划储煤量140万吨,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2024年底完工。项目实施后,煤炭可通过水路、铁路、公路调入调出,并将辐射东北各用煤保供重要区域、重点企业,将实现年周转煤炭140—420万吨,将大幅提升东北地区煤炭储运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加强产业与开发区互动。明确园区、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强化自贸区功能和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和开发区。一季度,全市园区、开发区开复工项目297  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

  (三)协调处理好产业规划与产业发展协同的关系为高效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将规划内容转变为实际工作,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专班组织各部门对照《规划》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职能,提出2023年工作要点,将《规划》部署转换成实际工作,将规划内容划分至各县区园区及市直部门,通过具体项目和任务实现规划的落实。目前,全市34家单位重点推动99项重点任务和项目,为扎实推进规划实施,工作专班每月对推进情况进行调度,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推动工作的台账,并根据工作及项目进展情况形成港产城工作简报调动各部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为更好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取得实效,工作专班谋划了总投资1555亿元172个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库,其中港口基础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214亿元;临港产业项目产109个,总投资916亿元,城市建设项目56个,总投资425亿元,每月对项目进展情况进展调度,加快项目实施。20234月份全市港产城项目累计已开复工项目97个,总投资67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

  (四)协调处理好临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的关系临港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作为支撑,没有现代化的服务作保障,临港产业的发展将很难实现突破。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为港口配套的服务业问题,加快打造海陆大通道建。年初,起草上报完善市级海陆大通道工作专班方案,设定了6个工作专班,明确年度工作要点。为加快打造海陆大通道,我市谋划了42个总投资1474亿元的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重点项目,截至目前,营口港口岸72#73#泊位对外开放顺利通过省验收,口岸开放实现“开门红”。1-3月份,营口港累计完成吞吐量5180.2万吨,增幅0.7%;其中,集装箱120.2TEU,增幅16.9%;油化品445.2万吨;散杂货2994.7万吨。积极促进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新增物流企业70%以上注册地在鲅鱼圈区,物流业务主要围绕港口集疏运服务展开。推动港口型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1-4月,营口枢纽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25万标箱,占营口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达到15.2%,在东北三省一区运用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货物运输311.15万吨。营口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2.4亿元,外贸进口冷冻产品完成 1267柜,冷库冷链冻品库存2.81万吨

    二、做大做强临港产业,进一步强化的四大措施

  (一) 加快制定政策文件,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十四五以来,特别是202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后,我市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组织制定了1+N政策体系,即“1”《营口市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N”《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营口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营口市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营口市园区高质量发展规划》《营口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配套文件,特别是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战略部署,我市组织制定了《营口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下一步,将这些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清单化、项目化管理政策工程化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文件落到实处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组织各县区、园区争取省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2022年,为6个项目争取8777万元2022年度沿海经济带补助资金,为3个项目争取2022年县域经济专项资金3200万元,目前正在谋划2023年区域协调发展资金补助项目。

  (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持续加强央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高质量发展。目前,央地合作项目共117个,总投资2333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126.7亿元,一季度,已完成投资19.2亿元。作为全省25个央地合作重点签约项目之一的营口海上风电项目,已于202331日在京由营口市政府、华能集团和电建集团签订了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合作协议,由华能、电建双央企共同合作推进。狠抓国企建设不放松,一季度,2023年市属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398万元,同比增长4.35%;一季度重点企业盈利额492万元,同比增长195.72%;不断优化临港产业体系,围绕构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参与全省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和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精细化工产业园发展,总投资116亿元中交营口LNG交换站等项目有序实施。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总投资112亿元的陆上风电等项目有序推进,营口市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土地已完成招拍挂程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在推进环评能评等前期相关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清理调整行政职权1981项,市县审批一体化改革全部完成,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我市成功获批国家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三)大力发展临港现代服务业,推动临港产业发展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实施盖鲅同域核心区建设,目前正在编制《营口市盖鲅同域行动方案》,下一步重点推动协同打造大宗物资组织交易中心工作。鲅鱼圈、盖州两地聚焦粮食、糖、石化产业,共同谋划建设大宗物资集散、交易、交割中心。依托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物贸园区、仙人岛经济开发区等临港物流基础设施集聚资源,高标准、高要求推进大宗物资集散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利用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为大宗商品提供海关监管区、保税仓、落地配仓储等设施载体。推动仙人岛国家商品原油储备库项目建设,在仙人岛谋划设立LNG、天然气、沥青、成品油、燃料油、化学品指定交割库和保税库,建设全省重要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能源贸易物流枢纽。

  (四)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发展现代大型物流企业以盖鲅同域为抓手,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盖州、鲅鱼圈两地将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展国际物流及供应链、电商物流、网络货运等现代物流业,加紧建设重点枢纽项目建设。推动“北粮南运”建设,加快重点项目推进速度。中远海运百丰泰二期已经完成总部核准,泰谷二期粮食仓储项目正推进土地调规工作,辽宁屹仓现代物流储运有限公司粮食加工厂项目有序推进。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两地冷链产业发展,积极建设西海物流园区和沙岗仓储物流园区,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培育和引进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壮大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构建冷链物流产业骨干网络,以生鲜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为主线,发展服务于辽南乃至东北三省经济带及南方城市经济集群的农产品集散、储存、加工、配送、中转业务,形成以一基地、一中心、三通道的综合型冷链物流体系。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