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促进健康发展》( 第4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24

【字号:

分享:

市工商业联合会:
    您单位提出的关于《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促进健康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的增长引擎。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围绕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深入开展工作,推动了全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是持续推动“金小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平台注册企业16862家,实现放款121亿元。截至2023年3月末,平台累计发布融资需求1320项、295亿元,其中2月新增13项、3.5亿元;累计放款123亿元,其中2月新增2.1亿元。二是首创“三贷中心”。2022年2月,建立了首贷中心、科创贷中心、绿色贷中心等自贸区“三贷中心”,助力经济发展建设,“金小二”平台承担中心线上入口功能。“三贷中心”累计为自贸区内104户企业18亿元融资需求提供了银企对接通道,其中65户企业获得贷款9.91亿元,享受自贸区贴息政策495.5万元。为此模式在其他县(市)区复制推广打下基础。三是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微企业“量体裁衣”。营口银行推出的“订单贷”、“接力贷”;营口沿海银行的“沿海快贷”、“惠营贷”;农行的“资产e贷”、“纳税e贷”;中国银行的“中银普惠信贷工厂贷款”、“中银企e贷·抵押贷”、交行“线上税融通”、“线上抵押贷”等金融产品,为缓解中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至2月末,我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93.55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9.54%。
    二、多途径促进企业间协作发展
    一是召开“近采近销”大会。由市委统战部、市工信局、市工商联联合主办营口市首届民营企业“近采近销”大会,会议以“共享•共创•共赢”为主题,鼓励域内上下游企业强化合作、降低成本,以企业集聚促产业集聚,推动提升区域成本竞争力。大会现场发布了百余家本地企业的产品供需名录,共300余家企业参展。日钢营口中板有限公司和辽宁中兴线缆有限公司通过此次大会成功对接,并建立了合作关系。共有12家域内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进行了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1.2亿元。二是积极扩大对俄贸易。举办2023年辽宁(营口)中俄经贸线上洽谈会及企业家座谈会,就物流、加工、销售等领域的发展方向、投资意向、供给需求等事宜与俄罗斯农业部全国批发和分销中心协会、俄罗斯农工联合体工业协会等部门及企业深入对接洽谈,俄罗斯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营口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辽宁联企对俄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努力扩大对俄进出口。三是开展2023“助企出海抢订单、拓市场”活动,围绕省商务厅确定的70个重点境外国际性展会和100余个境内展会,帮助企业重新“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组织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参加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积极对接物流、支付等服务资源,壮大跨境电商产业规模。
    三、科技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开展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营口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着力构建以科技型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科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和以“专精特新”企业为核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通过政策扶持、精准服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末,全市高新技术、雏鹰、瞪羚和“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登记数达996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位。二是不断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落实“企业联系人”包片制度,建立三级科技创新联系人服务体系,对全市县区、园区实现全覆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指导科技中介机构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服务,开展科技成果撮合对接及各类政策培训10余次。
    四、多措并举为企业招才引智
    一是“筑巢引凤”引人才。把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构建,重点实验室、企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育有机结合,发挥创新平台涵养技术人才的载体作用,2022年引进“高精尖”人才5名,引进域外人才团队23个,实现了人才引进来、留得住。二是实施省市项目引人才。2022年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计划合作协议,全年立项20项,引进域外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继续实施企业博士双创计划,强化“团队+项目”的“带土移植”工程,深入推进柔性引才,全年立项25项,引进域外博士团队19个。三是积极与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对接,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大学学院智库优势,多链融合对本地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如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四是积极做好营口理工、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和异地生源毕业生向民营企业推荐工作。继续与灵活用工平台合作,做好用工对接工作。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管家赋权赋能的指导意见》(营商领办〔2021〕2号),明确了分级联动推进问题解决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自贸区营口片区管委会、各经济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均按照“地区管片”的工作职责,科学配备项目管家队伍,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工作由所属乡镇(街道)区域公共管家统一负责。截至目前,各地区配备乡镇(街道)区域公共管家841人。二是优化政企联动模式。按照省统一要求,将原有“营商之家”企业服务平台与辽宁省政务服务网进行对接,数据转移至“政企直通车”服务板块,以数字化、集成化为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行政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市)区+园区、市直行业部门”的四级联动协作优势,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管家制度诉求办理和监督功能。2023年一季度,“政企直通车”服务板块共收录规模企业、在建项目、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26万户,线上配备各级项目管家1973人,线上线下互动2.6万余次,解决各类重点问题114个。三是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依托“辽宁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已实现全市企业开办压缩至1个环节,0.5个工作日内办结;注销登记2个工作日办结。2023年3月,“企业登记注册”模块在“辽事通APP”上线,至此我省企业注册登记可实现全程“网上办”“掌上办”。四是有效推动财政部门对我市担保公司,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担保费率不超过1%的,给予0.5%的担保费补贴,并将所需经费列入2023年预算。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用。2022年有1家民营担保公司加入省再担保体系。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1.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开展好“营口民营企业家日”活动,主动讲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故事。二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理。同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多领域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更多商业机会。三是强化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联合奖惩、信用修复等工作,加强信用宣传和舆论引导,全方位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持续推进“两个健康”示范工作。一是深入落实我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宣传,推动财政资金向高成长性、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二是密切关注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评选结果,积极争取成为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三是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强化民营经济发展运行分析和跟踪监测,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研判。对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开展评价,进行分析,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之处。
     3.持续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一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平等对待各类纳税主体,增进企业办税便利性,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二是持续降低民营企业用能、用地和物流成本,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三是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落实清单制度,继续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
    4.切实帮助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支持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无还本续贷业务,提高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比例。二是加大“金小二”平台推广宣传力度,完善“三贷中心”(首贷中心、绿贷中心、科创贷中心)功能,使融资服务直达企业,通过在自贸区先行先试,为下一步全市推广“三贷中心”打好基础。三是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加大力度支持服务民营企业上市发展。
    5.着力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一是加强宣传和引导,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深刻认识人才在加快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二是成立企业就业服务专班,深入企业开展摸底调查,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第一手资料,跟踪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利用市级媒体免费发布企业岗位信息,在市人才市场定期开展专场招聘。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通过线上“就业云”平台和线下招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需求,组织我市大中专高职院校,与重点企业对接,为企业定点培养所需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用工需求。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