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关于持续抓好“双减”工作的建议》(第15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26

【字号:

分享:

张雪亮委员: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持续抓好“双减”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素质教育,校内校外双向发力,聚焦校内“三提高”和校外“两严格”,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过去的一年,全市433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100%。现有的314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使用规范合同文本,资金监管率100%。我市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两次被省里通报表扬。学生和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全力保障民生需求
    一是自愿自选,全域覆盖。按照国家、省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在2021年秋季开学前夕召开会议重点部署课后服务工作,积极组织全市全部156所学校开展“5+2”课后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全覆盖,学生参与率94%。各学校结合校情“一校一策”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统筹好作业完成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用好每天的“两小时”。各校针对不同学段,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侧重,在普遍开展体艺活动、课外阅读、团队活动、作业辅导等项目的基础上,小学一、二年级侧重手工操作、游戏活动等,三至六年级侧重兴趣小组、综合实践等,初中阶段侧重科技创新、答疑解惑等。每年9月,为“课后服务月”,家长可以进入学校参观课后服务活动,更进一步促进了家校的和谐沟通。
    二是拓展资源,全力优化。积极落实国家、省要求,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资源、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达到培优辅差与发展特长、兴趣小组与学校社团、提高质量与有效减负“三结合”的目标。以素质教育学校为依托,整合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项目。
    三是探索假期托管,解决家长困难。联合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营口市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站前区东风小学和红旗教育集团设立暑期托管服务试点,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159名学生在校参加体育、艺术、兴趣类等活动,切实解决了家长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寒假,我市在中小学继续开展了为期20天的寒假托管服务工作,全市四个县区共有4万余名学生参加,4100名教师参与。寒假托管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设计作业辅导、阅读写作指导、劳动实践、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寒假托管服务项目。同时,市教育局积极创新托管服务形式,汇集全市各学科名师倾力打造了“名著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导”“欣赏数学之美”“爱上物理——热的探索”“爱上化学——神奇的物质”等寒假托管精品课程,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学生;通过营口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开设主题为“‘双减’之下谋五育,成长之中创幸福”的“强国有我”幸福寒假成长营,烹饪、创客(金工、木工)、人工智能、无土栽培、手工(剪纸)等九大实践类课程,增强了学生实践体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 寻根铸魂”系列活动,追寻红色记忆,传承民族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开展“走进生活 发现科学”系列活动,让孩子爱上科学,让科学走进孩子的生活;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开展“走进名校 职业体验”系列活动,启迪孩子智慧,引领孩子未来;推出心理团辅游戏,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压力、情绪、沟通、交流、青春期相关的心理健康讲座或团体心理辅导,让心育赋能,让“双减”提质。此外,为丰富、充实居家学生的假期生活,市教育局专门组织百余人,录制了科普小课堂、法治小课堂、艺术欣赏、居家锻炼、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跟我来讲普通话、安全小课堂编程小课堂等16个专题的200节“双减”云课堂课程,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最全面、最实用、最贴心的教育服务。
    二、严格监管,联合治理,有效规范校外培训秩序
    一是全面摸底排查。“双减”政策提出后,我市立即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的摸底排查工作,实行“一机构一台账”动态跟踪制度,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分类管理。目前,全市现有审批(备案)校外培训机构314家,其中18家为高中学科类机构,296家为艺体类。
    二是加强资金监管。印发《营口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市现有的314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进行资金监管,有效遏止校外培训机构恶意涨价、卷钱跑路等行为。
    三是开展联合检查。全面规范314家“白名单”校外培训机构,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使用徽标,统一使用公示板,统一强化党的教育方针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的宣传引导,统一规范使用中国元素。构建市级督导组、县区级包保组、一机构一监督员的“三级监管框架”模式,聘请336名“双减”监督员,开展联合执法,出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目前,累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8237次。
    四是打击违规补课。教育、公安、网信等部门组建了12个专项整治巡查组,在寒暑假期间围绕重点时间、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和重点人群,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检查,解聘和开除违规补课教师6人。
    三、强化督导,加强宣传,有力保障双减工作落实
    一是强化督导检查。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列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2021年以来,围绕“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督导学校178所,覆盖率100%;向39个学校发出通报8份,约谈11人,有效地推进了全市“五项管理”及“双减”工作落实见效。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制作“双减”工作营口在行动系列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各方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达成广泛共识。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学习强国、辽宁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68次,搜狐、网易等网络媒体报道142次,市级媒体报道153次。设立监管平台和专门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对举报“凡举必查”,定期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