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数字农业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数字农业”建设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改良传统农业培育方式,提高乡村整体数字化水平,我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推进项目申报,加大政策扶持。我市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智慧农业”项目创建申报。2021年,营口盈福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申报“智慧农业”基地并通过省级审核。2022年,营口耘垦牧业有限公司通过省级审核。项目投资在种植业方面主要用于配套设有智能控温、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土壤检测系统的温室大棚的基础建设,从而提高设施农业的产量和品质;畜牧业用于配备自动控温设备、自动装笼、自动加湿等设备,实现养殖全程自动化,通过信息技术在养殖行业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便于饲养管理,增加收益。通过组织“智慧农业”项目创建申报,带动了“数字农业”发展。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推动营口沃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耕文化教育实践基地项目等企业的“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并做为创建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的后备军,全面推进我市“数字农业”发展。
二是完善渔业数字化平台,推进“智慧海洋”建设。2022年4月,我市开始筹建近海渔政执法监管信息系统,同时建设市县两级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共投入资金966.3万元。渔业监管信息系统是渔业执法监管的趋势和要求,对渔业主管部门实施渔港水域监管、强化休渔期渔船管控、提高应对海上突发事件、防范渔业安全风险,促进和加快渔业管理现代化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港陆地选取渔船集中、监管难度较大的14个点位,在铁塔上安装、建设雷达、云台、探照灯等设施设备,实现三者自动联动、实时告警、数据保存,推进渔业、渔政监管的智慧化、可视化、信息化。
三是应用数字手段,大力拓宽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村电商村和农村电商带头人。借助老边网红小镇的辐射带动优势,引导广大农户充分利用直播带货、电商交易、农产品溯源、远程技术指导、区块链营销等方式,抢占虚拟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销量,提高农民收益。以培育区域公共品牌为重点,围绕水稻、海蜇、苹果等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与电商开展广泛、深层的合作,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而促进农产品销售与数字经济相融合,进一步打造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
为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从而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未来将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争取出台“数字农业”专项财政扶持政策,以农业产出改善程度作为标准,设定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式奖励标准,吸引优秀涉农科技企业投身于我市各农村区域的数字农业建设中去。
二是推进平台建设及数据共享。进一步强化农业数据共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数据获取和共享水平。推进建设统一数据支撑平台,依托平台设立农业专题数据专栏,强化公共数据管理,逐步推动相关行业部门、企业共享交换农业方面数据,不断打破数据壁垒,强化农业相关数据归集和共享力度,为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进一步借助“数字农业”打造“营字号”品牌。整合我市农业品牌资源,利用数字手段积极打造整体宣传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大力推动品牌强农高质量发展。打响营口农产品品牌及口碑,促进乡村振兴从“外部输血”向“自主造血”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未来,将通过不断沉淀积累的农业大数据,形成农业数据要素、数据资产,为开展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提供智能生产决策分析,提高农业生产的技能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