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建设营口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议》(第17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8-10

【字号:

分享:

邰元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建设营口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整个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以及中间层,向下连接海量设备,向上对接工业优化应用,而其自身承载着大量的工业经验与工业知识的模型,是工业全要素连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驱动着先进制造体系的智能运转。
    我市对工业互联网建设高度重视,将工业互联网建设纳入《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数字营口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形成一、二、三产业标识解析服务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连接工业互联网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统合全市资源,规划工业互联网建设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1.明确工业互联网建设具体目标节点。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数字化发展的工作部署,我市正在起草《数字营口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制定加快数字科技创新、加快建设智慧高校的数字政府、加快构建数字社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造良好发展生态五大类任务,明确2023年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主要任务为: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计划年内接入企业1000户,扩大标识解析和“星火·链网”应用规模,培育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新模式。
    2.全面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加快推进5G、VR/AR和人工智能在工业企业中应用部署,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工业APP等项目建设,推进工业软件服务。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应用,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
    3.支持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支持企业利用5G、工业无源光网络、边缘计算等新型工业网络技术改造内网。推动电信企业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打造企业工业互联网外网优秀服务案例。依托营口特色产业优势,以工业互联网为引领,推动产业融合,搭建本市汽保、乐器、海蜇深加工等产业供应链平台,以产业+互联网为手段,为产业内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
    4.以数字化推动工业转型。围绕钢铁、镁、铝、石油化工、粮油食品饮品等5大支柱产业,加快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部署,拓展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开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工业全要素、各环节信息互通和共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二、深化研究符合我市地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政策
    1.出台政策文件。先后制定《营口市支持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营口市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的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在谋划“三篇大文章”结构调整、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数字化建设等10余个方向出台55条政策措施,市级财政拟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政策兑现。
    2.建立营口市企业上云服务资源池。把国内知名上云服务商纳入资源池,促进本地企业与上云服务商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上云解决方案,提供上云政策支持。目前,纳入我市第一批企业上云资源池的有用友、金蝶、华为、浪潮、移动、联通、电信共7家服务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200余户。
    3.加强与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签约合作。推动营口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全面、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应用,加快“数字营口”建设进程。
    三、培育建设“双跨”及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1.培育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营口市已有天成消防智慧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专业型)、东镁交易公司镁质材料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级)、瑞华高科智慧矿山大数据平台(行业级)获评省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培育建设的有山鹰安消一体化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无限供”经营管控工业互联网平台、天瑞水泥工业互联网平台、ANS钢结构生产全流程互联网平台等。
    2.推荐企业平台获评国家试点示范。联联加公司联联加二级节点及创新应用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天成消防公司天成智慧消防协同一体化移动物联网平台典型应用项目获评国家工信部“2022年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
    3.建设工业互联网“双跨”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营口自贸区正在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其中建设工业互联网“双跨”公共服务平台是打造园区数字底座的重要内容。平台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载体,全方位为企业生产赋能,降低企业技术门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1.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紧扣省、市发展规划,主动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需求,围绕装备制造等营口6大优势产业,通过“调、停、转、增”等方式优化专业设置,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共设招生专业56个,专业布点183个,专业群40个。
    2.搭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推进营口市装备制造职教集团、营口市现代化服务职教集团、营口市农业工程3个职教集团建设,在集团内部共享设备资源,教师交流,学生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各职业院校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组织行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目前已培育7个产教融合型企业。通过与254家企业合作办学、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4.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内容。将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学校专业的设置与改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校内外专业实训平台以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所有环节,都要有行业企业参与,使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5.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产业园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实行实体化运作,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五、工业互联网平台同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发展
    1.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助推企业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已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最具基础性和革命性的力量,是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引导支持数字化技术赋能我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把握数字变革新机遇,主动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积极构建布局合理、机制完善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助推企业科技创新。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质升位
    积极开展创新主体培育,支持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与独角兽企业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雏鹰”“瞪羚”“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引领型企业,推动全市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持续壮大,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也得到较大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3.激发科技人才创造活力,展现创新强劲潜力
    实施企业博士双创计划,强化“团队+项目”的“带土移植”工程,深入推进柔性引才,拓宽引智渠道,大力引进国外高精尖人才。不断强化优势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在产业细分领域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人才引进。把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构建,重点实验室、企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育有机结合,发挥创新平台涵养技术人才的载体作用。
    4.鼓励创新创业要素发展,持续推进成果转化
    提升核心产业,形成以科技企业为核心,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群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扩面增量和提质增效。鼓励骨干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等社会力量,充分利用重点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开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新服务。推动企业、高校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