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关于发展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建议提案》(第16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8-11

【字号:

分享:

汤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发展农业机械现代化建议发展农村、振兴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我们经过认真地讨论研究,认为提出的建议很好,值得我们管理部门的重视和落实,为全面提升全市农机现代化水平,市级农机管理部门具体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构建适宜我市实际情况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本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特点,因地域条件不同,作业服务各有侧重。大石桥市西部地区水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具有一定的规模;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及盖州市主要以旱田为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规模较水田区略有差距。水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相对有能力承担较多的耕种收跨区作业服务,此外,水田区农机服务组织的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项目,年服务量可达1-1.5万户,投入资金额度达500余万元。旱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数在本地区进行耕种收作业,跨区业务服务量较少。根据我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状,市、县两级农机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已经具有一定服务规模、有完善装备设施、有良好运行机制、有健全管理制度、有较大服务规模、有显著综合效益的示范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此为依托,以点带面,发挥示范社的辐射作用,引领其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共同健康发展。

    二、有效农机装备水平提升

    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18年以来,共争取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8300余万元,补贴机具1.1 万台/套,累计带动农户投入达 3.3亿。针对我地区旱田作业机具不足的特点,重点加大了对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打(压)捆机等旱田作业机具机械的补贴力度,运用市级资金进行累加补贴,极大了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关键环节的重点机械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提高。同时,在补贴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县(市)区本着“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户”的原则,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严格按照补贴流程,做到全过程公开公正,阳光操作,真正做到了惠民便民。

    三、强化农机装备质量监督

    强化对农机零部件的质量监督,市、县两级农机部门不定期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和质量大检查,全面清查农机销售市场,规范农机维修网点,严格农机产品准入。随着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政策,农机执法部门针对取消对农机维护维修网点前置资质审查的工作要求,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通过继续加强对农机网点从业者的宣传引导,并适时开展日常巡查指导工作,保障全市农机零部件供应和日常农机维修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针对农机使用者在日常使用中遇到的农机质量问题时,帮助其与农机生产企业协调解决纠纷,累计为群众协调解决质量纠纷5起次,有效的化解农机使用者的实际问题,维护了广大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四、开展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

    随着全市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提升,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3.6万千瓦,农业机械保有量10万余台/套。其中拖拉机保有量7445台,配套机具8976台;玉米、稻麦联合收获机保有量1485免耕、精量播种机保有量1181台;水稻插秧机保有量5089各类植保机械保有量11756为推进全市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22年,大石桥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6%,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4%,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8%,并率先进行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申报工作,2022年底大石桥市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下一步,市辖其他各县(市)区也将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五、推广小型农机均衡协调发展

    我市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地块小且不连片。很多山区地块缺乏机耕作业道,大中型农业机械根本无法使用。当前农机市场中针对丘陵山区的农机科研、开发、创新、推广能力不强,适宜机具类型少,只能由微耕机、田园管理机是丘陵山区作业的主力机械。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年增加微耕机达2000余台。但微耕机只能缓解山区农民的劳动强度,不能解决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下一步,市、县两级农机推广部门将继续加强小型化机具的引进和推广,促进农机均衡化协调发展。

    六、探索农机农艺相结合

    积极探索推广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举办现场观摩会,邀请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合作社现场对技术示范进行观摩学习。该技术是将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嫁接”在高速插秧机或旋耕机上,在机插秧或旋耕的同时,肥料被定量、精准推送到秧苗侧深5厘米左右,并由刮板覆盖于泥浆中。此项技术具有省肥、省工、增产等特点,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之一。同时,为进一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升级技术模式,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提供助力,有效地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应用于日常生产作业中。

    七、推进智能信息化发展

    围绕当前智慧农业的统筹要求,积极推广使用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机信息化服务系统,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和效率。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农业合作组织加快农机作业远程监控、指挥调度等信息技术应用,免耕播种作业、深松作业机械化收获作业等设备上加装信息化监测设备积极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模式,大规模开展精准作业,提高作业精度、效率和质量同时,依托省级平台,大力推广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手机APP使用,助力数字农业建设。

    八、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术培训

    遵循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需求市、县两级农机推广部门着重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各类作业项目为依托,以点带面,先后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插秧、农作物机械化烘干、无人机植保等多项新技术。为使农民会买能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依托农机化技术培训班大力开展对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闲时段,累计召开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现场会共计40次,通过现场培训和以会代训达0.8万余人次。通过对各类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有力地提升了全市农机作业水平,提高了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