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完成情况
(一)开展红色旅游资源梳理,加大挖掘和保护力度。成立营口文物专家咨询库,聘任14位文物专家,为我市做好文物相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联合市社科联实施了《营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点课题研究,重点围绕大辽河沿线历史建筑、遗迹、遗址的保护与传承,兼顾市区其他区域的老建筑、老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开展全面系统调研,为各类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与传承提供系统可行的意见建议。对我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包括营口市博物馆、营口市雷锋文化博物馆、大石桥虎石沟万人坑、中共大石桥农村第一党支部西田纪念馆、七一红色文化展览馆、大石桥烈士陵园、杨运南岔村村史馆、罗长维纪念馆、西炮台遗址陈列馆、老边烈士陵园、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纪念馆、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营口市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做好准备工作。按照省文物局工作要求,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开展了三轮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已上报不可以动类49处、可移动类310件(套),数量、质量均位于全省前列。积极推进虎石沟万人坑遗骨防腐防尘保护修缮工程、西炮台遗址第二期墙体加固工程、西炮台遗址护台壕及防潮闸保护工程等项目。组建专家团队,深度挖掘西炮台遗址在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相关史实,充实展览大纲内容。
(二)加强红色场馆软硬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开展营口市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工作,举办“致敬新时代 讲好营口故事”营口市首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为全市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市雷锋文化博物馆、市博物馆连续四年举办小小志愿者培训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宣传讲述营口红色故事,参与人数超过400人,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市博物馆《营口近代历史展》展厅为增加观众互动性,设两台触摸屏一体机,分别安装有“营口近代史料查询”和“营口近代建筑概览”两个系统,供广大历史文物爱好者检索查询,市西炮台遗址陈列馆引入更加现代化的展陈设备和多媒体数字化设备,丰富展陈内容及形式。市雷锋文化博物馆,在展馆微信公众号、腾讯企鹅号、抖音等网络平台,不断推出“银幕上的雷锋”主题影视展、“书香雷锋”主题图书展、“无处不在的雷锋”主题杂项展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先进事迹展等独具特色的“云展览”10余个,不断增强“云”服务能力。
(三)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以市博物馆为核心,融合各地文物、红色旅游资源,串联市雷锋文化博物馆、西炮台遗址陈列馆、中共奉天支部营口小组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图书大厦和市博物馆为主要阵地,开展红色图书展读活动,适时举办独具特色的红色主题展览和活动,如“雷锋精神代代传”主题摄影展、“祖国颂歌”主题宣传画展、“特别的荣誉”学雷锋奖状展、“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宣传画展、“榜样的力量”图片展、《曙光伟业-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专题展览等,确保观众常来常新,每次都有新体验和新收获。与相关学校联合开展红色研学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市雷锋文化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41.6万人次,西炮台遗址陈列馆全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围绕红色“六地”,打造可持续的市级品牌梯队。围绕辽宁省红色“六地”内涵,根据国家和省评选文件以及行业标准,评选市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品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有梯队层次的品牌储备。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人才队伍。
(二)积极探索“旅游+”业态,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对区域内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依托周边人文和自然环境优势,积极探索“旅游+”业态,推动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民俗体验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聚焦青少年群体,拓展红色旅游市场。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鼓励研学机构开发红色研学课程,增强红色旅游趣味性和体验感,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
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营口市文旅广电局将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水平,不断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