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关于开通市内观光旅游专线的建议》(第14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16

【字号:

分享:

王泽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通市内观光旅游专线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完成情况
   (一)旅游客运线路覆盖情况
    公路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4668.043公里,公路密度89.0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9.355公里,普通干线公路769.823公里,农村公路3708.865公里。已基本形成“四纵、五横、六射”的公路主通道布局。(“四纵”为国道庄西线、国道黑大线、国道丹东线、沈海高速公路;“五横”为县道营大线、省道岫水线、国道饶盖线、省道塔营线、庄盖高速公路;“六射”为省道沈营线、省道鸡高线、省道青营线、省道盖亮线、省道盖普线、县道熊万线。)全市市区到县、县到县之间公路已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市38个乡镇均已通三级公路、644个建制村及1724个自然村屯全部通硬化路面。
    公交线路拓展、旅游包车服务等方面,我市现有二级以上客运站4家,班车企业12家,班车车辆647台;包车企业 17家,包车车辆233台;公交企业15家,公交车辆1167台。
   (二)近年我市观光旅游专线工作相关进展
     一是设立“营口市旅游集散中心”。2018年,在营口客运站组建成立了“营口市旅游集散中心(主城区中心)”,通过专业的操作、规范的服务、全面的功能,成为营口市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旅游超市”。旅游集心通过客运站的旅客资源,联合同业开发并组织了一些省内、省外的旅游产品。公司秉承着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国有企业的服务品质,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普遍认可及欢迎,并持续的积累出一部分忠实的顾客。
    二是开通“景区旅游定制直通专线”。开展"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业务的同时,2018年开始市交运集团主要结合自有优势及自身车辆特点,陆续尝试并开发了多条“景区旅游定制直通专线”,此类旅游专线均采取往、返发车的运营方式发车时间固定,运营线路固定,价格亲民,并且点到点直达发车,为出行的游客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经济的出游体验。(1)北海海洋公园旅游直通定制专线。(2)忆江南、虹溪谷温泉旅游直通定制专线。(3)赤山旅游直通定制专线。(4)其他旅游直通定制专线。
    三是拓展完善乡村旅游客运线路。像大石桥市蟠龙山公园景区、大石桥市黄丫口风景区、大石桥市迷镇山旅游景区、前砬山烽火台、金牛山古人类遗址、何家沟、北海、山海广场等乡村旅游均有线路班车或公交车通往。
    二、下步工作计划
     5月28日,“景绣前程 畅游辽宁”2024辽宁交旅融合拉练促消费系列活动在盘锦市隆重启幕。活动发布了《辽宁省推进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推出《旅游公路设计指南(试行)》。根据方案与指南内容我局将配合交通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方位提升城乡道路交通“门对门”“点对点”运送游客的传统功能,实现由单一交通功能向综合旅游功能转变。提升“快进”交通网络衔接效能,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通畅高效、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与联运条件;提高“慢游”交通网络通达深度,通过打造深度“慢游”主题线路与道路通达体系,提升城乡旅游客运网络覆盖广度与深度,进而形成完善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体系。基于客观实际,根据城市旅游公交、农村旅游客运、景区专线等多层次旅游客运发展情况,延伸或增设旅游线路。针对重点景区,在满足“快进”的基础上,增设旅游专线,提升景区吸引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出游需求;针对农村旅游客运,加强通往古村古镇、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旅游公路建设,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设施建设与旅游要素、旅游资源的有效链接。节点方面,完善汽车客运站、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等重要节点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实现主要客运枢纽的旅游化改造及旅游要素功能植入,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商业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展示、接驳集散等一系列拓展服务和延伸服务。通过“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的旅游客运网络服务功能提升,创新旅游空间,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出游需求。
    二是多维度优化运游融合产品供给。城乡道路客运交通是游客实现高质量旅游的重要前提,客运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是激发旅游消费潜力、释放市场活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当地城乡道路客运特色,推动旅游消费场景与客运交通融合。面向不同需求市场,开发多元化、特色化和品质化精品运游融合产品。发掘具有吸引物价值的旅游公路风景道、旅游廊道、文化遗产廊道,扩展旅游观光客运线路、红色旅游等主题客运线路形成一批具有高知名度的运游融合品牌,示范带动运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三是全过程创新旅游出行服务。在数字经济、新基建转型和智慧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成为引领运游融合发展的驱动力。深化“互联网+”运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客运智慧发展。未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结合地方特色拓展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及时向公众发布价格、运力、景区承载力、旅游客运车辆、景区“快进慢游”路网交通状况等服务信息;增强微博、微信、APP等媒介与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大数据产品融合,为公众与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旅游等综合信息服务。同时,建立运游融合数字化平台,提供旅游资源信息服务、全景漫游展示、智慧出行、智慧泊车、无人机监控等服务,改善游客出行服务体验;推进各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与道路运输企业联合实现景区接驳运输监测、交通态势分析、周边道路态势监测,加强对旅游客流在流量、流向、流速等多个方面的有效监测与管理,进一步提升运游融合管理服务水平。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