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远、韩东伟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厚植专业“土壤”,提升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领域健全薪酬待遇机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心和科学分析。对于建议中涉及人社工作范围的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系统的讨论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健全薪酬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2012年5月,营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已经下发了《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辽宁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意见的通知》(营政办发〔2012〕33号),根据文件精神绩效工资的分配,一是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考核的指导,引导事业单位不断提高社会公益服务水平。二是事业单位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充分发扬民主,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充分讨论、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报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本单位公开。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在用人单位通过后,按照市委市政府议事规程提请市政府审议,审议通过后,按办法执行。
下一步,人社部门也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按规定程序确定为高层次人才的,可探索实行年薪制、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灵活薪酬分配方式,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从所需的绩效工资总量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中单列,相应增加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扩充人才储备
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是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合理配置医疗人才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结构比例,对激发和调动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关于完善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调控的通知》,市属医院(或病床100-499张的专科医院),岗位比例控制标准分别为正高不超过8%,副高不超过2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专业技术编制203个,核定正高岗位17个,占比8.3%,核定副高岗位45个,占比22%,核定岗位结构比例超出控制标准。为进一步优化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畅通人才成长渠道,医院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46号提案的答复等事业单位引进顶尖和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可申请设立特设岗位,不受岗位等级限制。
三、优化招聘模式,畅通引才渠道
针对医疗卫生专业要求较高的行业,以往多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引进人才,程序比较复杂,且被录用人员学历层次和毕业院校档次普遍不高,用人单位没有自主权,很难招到亟需的高质量人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20年以来,经市政府同意,我市人社系统会同卫健系统采取走进医学院校开展校园招聘,通过以招聘单位为主体的“双向选择”方式,简化了招聘流程,提高了效率,抢占了先机,抬高了我市医疗人员招聘困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医院高层次人才短缺情况。2020以来,全市共招聘100名优秀毕业生,其中硕士研究生83名,大大缓解了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的问题。
几年来,面对各地“人才争夺战”的大环境,我们通过不断优化招聘政策和方式,由“坐着等”变为“出去请”,积极转变思维模式,下放权限,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和储备力度,以提高专业技术队伍水平为着力点从源头上提高了我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社会反响良好。
最后,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市人才培养、储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请随时监督我局相关工作。